【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073408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冲刺】201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 2013 年中考语文复习题:文言文阅读(B)(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1-4 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

2、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 ) (2)阡陌交通( )(3)颖脱不羁 (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更多内容+q465010203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

3、,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 【甲 I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遏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4、庶 J(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究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5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或遇其叱咄 或: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若既不出户 户: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

5、下两题中任选一题)(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9-12 题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醉翁亭记)更多内容+q465010203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6、: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日:“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日:“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9解释下列

7、句中加点的词。(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余至扶风之明年 ( )(3)既而弥月不雨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译文:11喜雨亭记突出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 有共通之处。12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答:(四)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 13-16 题 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

8、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 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御:马夫。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去:离开,这里指离婚。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3解释下列短语。(任选 4 个作答)(1)简拔: (

9、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5.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16.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

10、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7-19 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日:“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

11、僧哉?彭端淑为学17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辍耕之垄上C蜀之鄙有二僧 D西蜀之去南海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苟富贵,无相忘。(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9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长沙四大名校 2013 年中考语文复习题:文言文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12、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渔人甚异之

13、阡陌交通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我的探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14、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往来无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7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我的翻译:8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我的归纳:10.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我的畅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5、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陶后鲜有闻1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1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我的理解:1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我最喜爱的花是:我喜爱的原因是:1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请任选一题作答。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丽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我的观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20 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