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73406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山至黄埔的古诗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山区:一、文言文阅读(42 分)(一)默写(18 分)1.塞上长城空自许, 。 (陆游书愤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回看射雕处, 。 (王维观猎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古诗词理解。 (4 分)青玉案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7.“元夕”是指 节。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星如雨”

2、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B、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C、 “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D、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三)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 (8 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上述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

3、(人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A、 “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祖祖辈辈的情况。B、 “设酒杀鸡作食”变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C、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明桃花源人的单纯。D、 “不足为外人道也”写出了桃花源人的善良。长宁区(一)默写(18 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_。 (卖炭翁 )2、草枯鹰眼疾,_ 。 (观猎 )3、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4、了却君王天下事,_。 (破阵子 )5、长烟一空,_,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6、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 7-8 题(4

4、 分)如 梦 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 (2 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昨夜雨疏风骤”写出了昨夜雨大风急。B、 “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C、这首词通篇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构思巧妙。D、全词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字里行间流出作者的伤感情绪。(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

5、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本文选自西汉_ _(人名)编订的_ _ _ 。(2 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这句看似平淡的交待,为下文邹忌的“三问”做了铺垫。B、 “朝服农

6、冠,窥镜”句中的“窥”字,暗示出邹忌很不自信,所以只敢偷偷照子。C、邹忌妻子的回答,语气肯定,毫不怀疑,下文的“私我”与之相应。D、 “妻” 、 “妾”和“客”对邹忌的赞扬和邹忌见到徐公的切身感受形成反差,从而引发了邹忌的思考。崇明县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lOO 分钟)一、文言诗文(42 分)(一)默写(18 分)l、蛾儿雪柳黄金缕, 。 (青玉案元夕 )2、 ,一览众山小。 (望岳 )3、上下天光, 。 (岳阳楼记 )4、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 )5、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阅读下面

7、的诗,完成 7-8 题(4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 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 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词中“五十弦”的意思是 。 (2 分)8、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2 分)A、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B、 “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 “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D、 “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三)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8 分)邹忌讽齐王纳

8、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 谓战胜于朝廷。9、本文选自国别体史书_ _。 (2 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对本选段的理解

9、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段写了大王受蒙蔽的程度。B、第二段写了“战胜于朝廷”的原因。C、第三段写了战胜于朝廷的结果。D、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个直率的贤臣和虚心的明君这两个人物形象。奉贤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一、文言文(42 分)(一)默写(18 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3可怜身上衣正单,_。 (卖炭翁 )4野芳发而幽香,_。 (醉翁亭记 )5_,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 )6必先苦其心志,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 7-8 题(4

10、 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 “班马”在诗中是指 。 (2 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 _(2 分)A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 “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11、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入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引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的大诗人。 (2 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1引文第一段写了桃花源中宁静、幸福的生活环境,第二段写了_,

12、以此表达了作者_。 (3 分)虹口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 27 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部分 阅读(90 分)一文言文阅读(42 分)(一)默写(18 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2蛾儿雪柳黄金缕, 。 (青玉案元夕 )3昨夜风疏雨骤, 。 (如梦令 )4 ,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5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6 ,盖以诱敌。 (狼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7-8 题(4 分)登高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 浊酒杯。7.诗中“潦倒”的意思是 。(2 分)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氛围。B颔联借用落木和江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C颈联表达作者常年漂泊他乡、年老孤独、悲秋愁病的情思。D这首诗后四句集中写情,表达了借酒消愁、自恨年老的情感。(三)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8 分)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