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护理知识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0714677 上传时间:2020-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椎护理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脊椎护理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脊椎护理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脊椎护理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脊椎护理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椎护理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护理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护理知识一、人体脊椎结构1. 颈椎:由7块椎骨构成,支撑头部重量。2. 胸椎:由12块椎骨构成,固定肋骨。3. 腰椎:由5块椎骨构成。4. 骶骨:尾骨残余。脊椎生理弯曲:正常人体脊椎从正面看是直立的,从侧面看是前后弯曲,在颈部呈现前弯,背部呈现后弯,在腰部则又前弯,因此医学上将其称为“生理性弯曲”。椎间盘结构: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一个封闭“容器”。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环连接相邻椎体,使其可以轻度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到节制韧带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内部为髓核,由富有弹性的胶状物

2、质组成,有缓和冲击的作用。髓核含 85%的水分,其密度随年龄而增大。正常脊椎伸直时,髓核内液体流向前方,屈曲时流向后方。髓核使压力在椎体整个上下面均匀分布。正常情况下椎间盘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保证脊椎序列线处于正常状态,并使身体能够灵活自如地运动,不但是椎体间主要的坚强连系与支持结构,同时也是脊椎运动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能承受身体的重力,能保护和控制脊椎各种活动。二、脊椎序列线异常与关联疾病人类成直立行走后,脊椎承担起了人体70%的压力,但脊椎还不能完全适应由水平活动结构转变为直立活动结构,在日常活动甚至是锻炼中,受自重压迫而容易使脊椎稳定性变差,导致脊椎关节膨隆、滑脱、

3、移位,使脊椎序列线处于异常状态。 人类“进化”图1834年,伦敦的格利芬兄弟曾举出148个脊椎侧弯导致各种疾病的例子;1841年,马歇尔赫尔出版了说明脊髓神经和内脏器官有关的书;1874年史邱尔医师则进一步研究出矫正脊椎治百病的理论;帕尔墨及其创立的脊椎矫正学则首次指出了脊椎形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是通过恢复机体功能来降低脊椎病的高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独立学科,其基本观点为:1) 儿童脊椎柔韧性强而未能表现出因脊椎序列线异常的表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及意外因素增多,脊椎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和脊椎序列线处于异常状态后,将出现如头晕、头痛,颈/背/肩/腰的酸胀疼痛、驼背等一系列症状,并由于直接或间接

4、地压迫了脊椎神经,同步出现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的病变现象。过去这些症状往往被认为是身体机能的自然退化,而事实却常常是因为脊椎序列线处于异常状态而造成。2) 强调把脊椎健康纳入常规保健内容,养成良好科学的脊椎护理保健习惯,尽可能使脊椎保持在正常状态,延缓脊椎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来临。据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统计,中小学生的椎病发病率急速上升,在2000名样本中,发病率为12%;30-40岁的人群中59.1%人患有颈腰椎病;50-60岁的人群当中,患者占71%;而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则高达82%。这项临床统计结果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脊椎疾病正悄悄地向年轻人走来。同时,目前已

5、发现有一百多种疾病与脊椎序列线不正有关,包括了五官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妇科等,我们常见的心律失常、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等都有可能由脊椎引发。因此,脊椎相关疾病已不单纯是颈椎腰椎几个单项病种,只因这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在年代较长的骨科词典及教科书中寻觅不到它的踪影,大学课程中尚未开设该类授课课程,医院里没有设立科室,媒体对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宣传甚少,故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医学爱好者和临床的医生都感到陌生。患者若依照自己的病症表状就诊就会得出大相径庭的诊断,其疗效也可想而知。在某些疾病长时间治疗无效时,应该去检查脊椎或进行脊椎护理。三、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

6、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约半数以上的腰间盘突出症病人发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长期弯腰负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工作、坐姿时间过长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等,这类人群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相对薄弱,而且腰椎长时间承受着静压(人体在前倾20度座位时对腰椎间盘的压力最大),缺少保健知识,不注意休息而使腰椎极易发生病变。椎间盘突出后将使椎间盘失去原有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腰椎连接的稳定性降低;同时,椎间盘的修复能力逐年降低,将减弱对脊椎的稳固加强作用,这些都是椎间盘突出目前仍难以根治和容易复发的原因。1、发病

7、机理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因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等问题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其中以腰间盘突出为多。1)发病机理医学证明,人体生长到20岁的时候椎间盘就开始了退化,椎间盘髓核内水分开始减少;到40-50岁时减少速度开始加快,到60岁髓核内水分基本消失,再加上骨质疏松,脊椎会失稳变型,使人的身高自然下降3-5厘米,这是自然规律。另外,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到体重的压迫,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容易发生椎间盘弹性的退变。年龄越大,髓核的含水量越少,纤维环的坚韧程度越低,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破裂,当椎间盘受到挤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严重的则经过纤维环的破裂口向外突出,这就是椎间盘

8、突出,它将导致脊椎序列线呈异常状态,使“椎间孔”的脊髓神经受到压迫而出现系列症状。2)纤维环破裂的诱发因素l 内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常见于30岁以上,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粗、变薄、变脆,弹性减低、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础上,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l 外因外伤: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常见的外伤形式有弯腰搬重物时腰部的超荷负重,在腰肌尚未充分昆张情况下的搬动或举动重物,各种形式的腰扭伤,长时间弯腰后突然直腰,臀部着地地摔倒等,这些外伤均可使椎间盘在瞬间髓核受压张力超过了纤维环的应力,造成纤维破裂,髓核从破裂部突出

9、。 腰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只是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引起的;还有的患者是由于受寒冷或潮湿引起。是因为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导致纤维环破裂。 2、临床症状1)局部或放射性疼痛l 腰椎间盘突出医生通过对病人症状的详细询问和临床检查,如感觉、腱反射和肌力的改变,再结合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腰神经根受刺激和压迫的节段,从而确定腰间盘突出的部位。如给病人检查时可以发现其腰歪向一侧,多数情况下腰歪向椎间盘突出的一侧,还可以见到腰部发僵、肌肉紧张、痉挛;腰部因疼痛向各个方向的活动可以受到限制,以腰向后伸以及向椎间盘突出的一侧

10、病侧弯曲时活动受限最为明显;在腰椎后方,病变椎间盘相应的腰椎横突下方、棘突、棘突旁等部位可以有深压痛,并可向相应的下肢神经根分布区扩散过患者的侧位线片也可见腰椎发僵,椎间隙变窄,正位片可见腰椎因为疼痛而出现的侧弯。核磁共振或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以及神经根受压的表现。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腰神经根后,其临床症状为断续或持续不断的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胀痛、麻木、针刺或过电样串麻感或者下肢发热,当病人咳嗽、打喷嚏或放声大笑时,腰部活动或腰腹用力大时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伴随有感觉减退。疼痛过敏、肌肉萎缩、患腿变细、行走困难等,严重时在夜间腰及下肢可能痛得更厉害,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11、、下肢瘫痪、长期卧床不起而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劳动能力丧失;某些病人可能只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而没有腰痛。病人休息后症状可以减轻,劳累后症状可以加重。具体表现为病人卧床休息后症状可以有所减轻,受凉、劳累或休息不好后症状可以加重;而且,病人可以有上午症状轻、下午或晚上症状加重,早晨起床后或午睡后症状可以减轻等特点。上述症状发生部位与腰间盘突出的位置关联性如下:腰3-4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腰神经根。除腰痛外,出现向大腿前外侧以及小腿内侧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上述区域痛觉减退,股四头肌(使膝关节伸直的肌肉)无力或者萎缩,股四头肌腱反射减弱以致消失。腰4-5椎间盘突出:刺激或

12、压迫腰神经根。除腰痛外,出现从腰向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后外侧向足背部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上述区域痛觉减退,还可发现使脚踝向脚背侧方向活动的肌肉(胫前肌)以及使脚大拇指向脚背侧方向活动的肌肉(坶长伸肌)力量减弱,严重者,还可出现小腿前外侧的肌肉(胫前肌)萎缩。腰5-骶1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骶神经根。除腰痛外,出现从腰向臀后侧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向足底部的放射性疼痛麻木。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上述区域痛觉减退,使脚踝向脚底方向活动的肌肉(小腿三头肌)力量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严重者,还可出现小腿后侧的肌肉(小腿三头肌)萎缩。临床最常见的是腰4-5椎间盘突出和腰5-骶1椎间盘

13、突出,大约占腰间盘突出症总数的97.5%左右,而腰3-4以上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称为高位腰间盘突出,约占总数的3%左右。在特殊情况下,病人可以同时有两个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这样就压迫了两个神经根,从而出现两个神经根受压后功能障碍的表现。有时椎间盘突出巨大,可以压迫另一节段的神经根。 l 颈椎间盘突出症状为头痛、眩晕;心悸、胸闷、心累心慌,手足发烧;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压迫感、上肢胀痛、手指发麻;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等,严重时可发生高位截瘫。2)关联疾病的症状受压迫脊髓神经所相连的脏器或组织的功能也将受到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则容易使相关脏器或组织出现慢性病,但表面看上去与脊椎没有关联关系,例

14、如心脏病患者的第2节或第3节胸椎伸出来的脊髓神经有问题,是与这两节胸椎不正有关系,必须加以矫正。这些疾病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等,由于未能解决脊椎病变的真正原因而难以根治。3、发病类型1)病理分型 l 末破裂型(contained):退变型(degeneration)、膨出型(bulging)、突出型(protrusion),约占77.4%,l 破裂型(ruptured): 脱出后纵韧带下型(extrusion subligamention)、脱出后纵韧带后型(extrusion transligamention)和游离型(sequeste

15、red),约占37%。 2)位置分型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横断面)中央型(medial)、后外侧型(posterolateral)占85%左右,椎间孔内型(foraminal)和椎间孔外型(extra foraminal)少见。 3)形态分型 l 凸起型:纤维环外层因受髓核压力而凸起,常呈半球形,孤立凸起于椎间盘后外侧,居神经根外前方或内下方(约占30%)。 l 破裂型:纤维环全层破裂或几乎全层破裂(67%),已纤维化的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致部分软骨板向后移位入椎管,突出块表面高低不平,仅有薄膜覆盖,突出范围一般较凸起起型广泛,与神经根可有粘连。重者可压迫两条条神经根或产生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

16、腰椎后凸为主要体态。 l 游离型:较少见,突出物已离开突出的破裂口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腔,可压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经根,临床症状与破裂型相似,但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较重,仅手术治疗才可能见效。 4)源性分型l 弹力型。青壮年多见。常伴有跌、扑、闪、扭、等损伤史。发病急,腰痛明显。从病理上来说,该型的椎间盘组织弹性较好,外层纤维环完整,突出物光滑。 l 退变失稳型:中年多见。病情特点:在慢性腰痛的基础上突然出现下肢放射痛。轻微的腰部闪、扭动作却可成为诱因。常在椎间盘已有明显退变和小关节失稳的情况下发生,随资势变更或卧床休息,临床症状可减轻,也可出现双下肢交替串痛。 l 增生狭窄型:中老年多见,是上述两型的不良转归,或椎间盘和小关节退变晚期产生的椎管狭窄所致。临床特点是既往有过载或慢性劳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