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713050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5篇 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布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著地去寻找,就一定能找到。下面由与大家分享关于职场工作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1 上周参加一个聚会。到了约定时间,大家纷纷入座,唯独乔乔迟迟未到。一桌人一边聊天,一边饿着肚子等她。期间有人给她发去数条微信,她总是回复说:就快到了。就这样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她才姗姗来迟。 乔乔是我们圈子里出了名的迟到大王。对她来说,迟到15分钟至半小时,都属于家常便饭。 乔乔从来不懂得时间规划,每次和朋友约好见面,她都会拖延出门时间,往往是快到点了才磨磨蹭蹭开始化妆,然后拎着包急匆匆奔赴聚会。准时赴约对

2、她来说,就好像吃了大亏一样。 一两次不准时,别人可能不会特别在意。可一旦次数多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个人的态度问题了。 有朋友皱着眉头抱怨了一句:“怎么那么迟呢,等你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谁知乔乔却一脸不以为然地说:“女孩子出门需要化妆打扮,让你们等一会儿又怎么了?” 可是我们认为,要是乔乔每次都能预留好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就不至于把自己弄得这般仓促狼狈了。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 守时,是人与人口头上的一种契约。只要和朋友们约好了时间,在没有遇到突发意外的状况下,都应该按时赴约。 若是平白无故地迟到,总是让别人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上,事后甚

3、至还没有半点愧疚之意,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自私。 2 前阵子,我协助公司人力完成了一次招聘。面试结束后,我们正准备收拾简历离开,一名求职者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 被问及迟到的原因,他给出的理由是:不熟悉路线,耽误了面试的时间。 求职者离开以后,我仔细翻了他留下的简历。他是一所985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符合公司招聘的要求。于是问了身旁的人事主管任姐,她却叹了口气说,很可惜,这名求职者咱们公司不予录用。 任姐接着说:“我并不否认他的能力。可是面试迟到,就代表他对这次应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毕竟他并没有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路上可能遭遇的突发状况。 连面试都不能做到准时的人,也就说明

4、了他可能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责任心,公司当然不能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付给他。” 时间观念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往往是人与人之间接触的第一语言。而人们又特别容易根据这种最初印象,来判断对方是否能赢得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3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有教养的人绝不会肆意地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 我有个前辈同事刘叔,每天都是最早到达公司的一位员工。当其他人神色匆促、掐着时间走进办公室时,刘叔早已收拾好桌面卫生,泡好一壶普洱茶,淡定而从容地开始应对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了。 刘叔告诉我,这个好习惯,陪伴了他二十多年。 曾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

5、你对待时间的态度,即时间观念,对你的行为和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与目光短浅的人相比,那些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有长远规划的人,在时间安排和行动上往往更加明智。 4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全在于细节。 守时的人,做事干脆不拖沓,内心始终遵循着某种秩序感。他们认为,提前做好时间规划,能大大降低因拖延而造成的焦虑风险。 守时也是一种处事态度,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质。 我曾经细心观察过身边那些时间观念强的人。在他们身上,由始至终散发着一种受人尊重的信任感。他们有着强大的自律能力,言行中无不透露出良好的教养。 和他们打交道,我总是心存敬畏。他们选择走在时间的前头,掌握了主动权,所以在应对任何问题时都能做到不慌

6、不乱,并且游刃有余。 守时,是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礼貌。越守时的人,越靠谱。 1 朋友跟我讲了她姐姐的故事。 那个姑娘胆子比较小,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敢主动去争取,以至于错过了很多机会。 她大学的时候学俄语,一心想去 _的孔子学院当老师。但是最后她放弃了,连考试都没去考,因为她怕自己不行。一个人在完全陌生的国度,不定遇到什么的困难呢。如果遇到了,那该怎么办?再说,就算去考了也不一定会过,还是算了吧 而她的同桌,那个跟她一样想去孔子学院的女孩子,现在已经入职了。看着同桌发的朋友圈,笑得那么灿烂,她心里就像有一汪海洋,不停地荡漾。 她时常在想,如果当初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那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就会变得

7、不一样了。 但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有时候,我们一旦输给了自己的胆怯,就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有时候,是我们太怕失败了,所以不敢尝试,从而失去了人生无数的可能性。 但其实,最难的不是如何抵达,而是出发。 2 听朋友说完,我着实很感慨。 朋友自己也曾有过一段畏难的时光,只是她比较幸运,当初的勇敢和坚持,一路把她送到了如今的位置。 她是一名青年作家,大四还没毕业就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前走向了人生巅峰。但一开始她也很怕,万一这条路行不通又耽误了学业,以后怎么办呢。 而且一旦成为签约作家,每天都要更新一万字,这真的太多了,做不到又怎么办呢。 但倔强和热爱没有给她犹豫的余地,索性一条路走到底课要好好上

8、,写作也不能落下,合理分配时间,尽量两者都兼顾。 她是“贪心”的,也无疑是成功的。原来,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要你能说服自己,肯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远方的路就会在你脚下无限延伸。 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世上有一种真正的坦然,叫为了自己想要的竭尽全力。而无论结果怎样,都值得庆幸和欢喜。 因为尽力了,就无憾了,而无憾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3 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走一步,再走一步,作家莫顿亨特谈过自己的一个经历。 他从小就体弱多病,但又不想被小伙伴们看扁,就鼓起勇气跟着他们一起去爬山。但他实在太怕了,在大家都下山的时候,他一个人趴在半山腰,险些哭出来。 还

9、好小伙伴们通知了他的父亲。当时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父亲的手电光照着他,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我们回家。” “我下不去!”他哭着大声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你听我说。”父亲耐心地安慰他:“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他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说:“看见了。” “好。”父亲接着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他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于是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

10、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他又照着做了,信心大增,一遍又一遍地跟自己说:“我能办得到的,我一定可以。” 4 时隔多年,这个场景一直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放。每当遇到挫折,没有勇气前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他爬山的经历。 细想,我们很多人不都是这样被悬在半山腰吗?感觉抵达好难,看着那么陡峭的山那么遥远的路,一点信心都没有了。但其实只要我们试着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部分,再挨个击破,就会简单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能力,我们只是缺乏勇气。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只是输给了自己的胆怯。 就像在文章结尾,作者莫顿亨特所说: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11、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不要盲目地把困难放大,把自己放小,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丧失。从你迈出的第一步开始,路就已经在你脚下无限延伸了。 所以,请一定要自信一点,再自信一点。 当你出发了,最难的就已经过去了。 1 最近总是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 “要是当初好好学跳舞,现在说不定就是一名全职舞者了。” “要是大学期间多看点专业

12、书籍,多出门实习,如今就不会天天加班加点、动不动挨批评了。” “要是十年前我就开始多读书,现在说不定已经成为一位知名学者了” 每每听到类似的话语,我总是无奈地反问一句:“既然知道当初走了弯路,为什么不利用接下来的日子尽量弥补过去的不足,而是在这一边瞎扯一边唉声叹气呢?” 这样的问题,我问了不知道多少人,得到的答案总是如出一辙,一句话:“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难道,你的人生真的来不及了吗? 2 前几天,一位读者找我聊天,一上来就撂下一句话:“你说,现在离公务员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我明天开始准备还来得及吗?” 我语塞。思考许久,回了句:“我不知道到底来不来得及,但我知道,你如果不试一试,不行动起来

13、,一定来不及。” 我也是等到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一位作者的文章,觉得很受鼓舞,才开始写作的。这期间,很多人都说我:“你已经多大岁数了,还瞎折腾什么,来不及啦。”“你看那些了不起的作者,哪个不是从小就坚持写作的呢?”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众人都认为来不及的年龄,我却依靠自己的坚持,写出了一点成绩。我从来不曾问过别人自己是否来得及,我知道既然想做,那就行动起来。 正如俗语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你十年之前种了一棵树,如今可能已经亭亭如盖、绿树成荫。假如没有,那就只能立马行动,用今日的勤恳去弥补往昔的不足。别等十年后,再面对满目荒凉,责怪岁月无情。 3 因为写作的

14、原因,还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前辈。 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全职写作,有的等到三十而立才拿起手中的笔;有的等到膝下儿女都已长大,才一个人悄悄关在房间吭哧吭哧敲键盘;更有甚者已年过六旬,依然在各大平台上,跟一群90后一起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认为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年龄是阻碍的因素。“来不及”这三个字,也不曾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字典里。 知名作家村上春树二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当时也有人说,你都二十九岁了,这样一个年龄才开始写作,太晚了,来不及了。 然而,他知道,只要自己喜欢,无论是人生的哪一个年龄段,都能够扬帆起航。 就这样,他一提笔就是三十年,最终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作家。 而那些总是打着“来不及”这层幌子的人,最终不是输给了生活,而是输给了自己。因为他们,从未出发过。 4 你二十岁的时候看到室友弹吉他,你也想去学,但觉得已经过了学习的时间,只能望而却步;你二十五岁的时候想学游泳,又觉得年龄这么大了,已经来不及,因此选择放弃;你三十岁的时候看到同事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心底也盘算着回家报个网课练练,可到了报名那一刻,你还是选择了退缩,告诉自己“太晚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想做的事,却总是被“来不及”这三个字所吓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