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最新编写)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91157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最新编写)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最新编写)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最新编写)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最新编写)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答案(最新编写) 修订-可编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方案测试卷 一、填空(20分,1分/空)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4.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

2、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5.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7.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 (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

3、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8.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加强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品位,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因此,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9.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10 地方和学校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时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名词解释(共10分)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

4、键能力。2.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三、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20分,1分/题)( A )1.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 ) 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A. 纲领性 B.指导性C.综合性D. 实践性 ( B )2. (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A. 知识性与趣味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 C.综合性与实践性 D.丰富性与深刻性 ( C )3.学生是

5、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过程中进行。.A.努力创造B.和谐相处C平等对话D.互相合作 ( D )4. ( )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A. 中外文化 B.文学经典C.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祖国语文( A )5.(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 口语交际 B. 阅读C.识字D. 写作 ( B )6. (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 实践性学

6、习B. 综合性学习C. 阶段性学习D. 总结性学习 ( C)7. ( )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 阶段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C. 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 D )8.(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 A. 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C.阶段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A )9.语文教学的( )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A. 开放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文性 ( B )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

7、源和( )资源。 A.课外活动B. 课外学习 C.课外实践D.课外科学 ( C )11.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 )A.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 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 D.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话力的语文课程( D )1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A.写作B.阅读C.口语表达D.综合 ( A )13.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 )为本。A. 核心素养B.语文素养C.学科素养D. 思想修养( B )14.通过( ),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

8、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A.表达与创造B. 梳理和整合C.概括与分析D. 分析和评价( C )15.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 )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文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A. 交际 B.表达C. 语文文字运用D.理解( D )16.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增强文化自信。A. 应用与传播B.继承和发扬C.守正与创新D.传播和交流( A )17.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

9、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 )A.思考和判断B.观点与态度C.理解与思考D.提取与概括( B )18. ( )、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A.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B.整本书阅读与研讨C.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D.跨文化专题研讨( C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中,必修为( )学分,选择性必修为6学分。 A. 6B.7C8D.9( D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 )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A. 二 B

10、. 三 C.四D.五 (二)多选题(20分,2分/空) ( AB )1.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 ),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A.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B.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C.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D.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 ABC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活动指( )。A. 阅读与鉴赏B.表达与交流C.梳理与探究D.积累与写作( ABCD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 )A.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反映时代要求C.坚持科学论证D.坚持继承发展( AB )4. 根据高中

11、语文课程的 ( )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A. 实践性B.综合性C.指导性D.可操作性( ABC )5.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 )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A. 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B. 撰写笔记C. 交流讨论D.阅读与思考( ABCD )6.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 )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A. 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 AB )7.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A. 交际工具B.信息载体C.传播工具D.书写工具( ABC )8.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 )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提高表达能力A. 感受形象B. 品味语言C. 体验情感D.领悟主旨 ( ABCD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有( )。A. 核心素养B.语文活动C.学习任务群D.学业质量水平 ( ABCD )10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有 ( )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A.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B.当代文化参与C.跨媒介阅读与交流D.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三、简答

13、题(30分) 1. 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0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2.简述新课程教学观。(10分)教学是创生与开发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教学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学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核心理念。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教学建议?(10分) 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实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