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86171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6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10827 修订-可编辑(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 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白鹭选自郭沫若文集丁东草。1942年10月,郭沫若先生以丁东草三章为题一气呵成写完了丁东、白鹭、石榴三篇咏物散文。白鹭为整组文章的第二篇,作者以生动的笔调,清新的语言再现了白鹭的精巧和韵致。通读全文,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可以体悟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诗意追求。诚如作者郭沫若所写“白鹭是一首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觅食的独特、栖息的悠然、飞行的幽雅等等无不充满韵味,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本文时,宜采用读,细读、精读、品读、赏读,要读出形白鹭的大小适宜、色彩和谐,读出意文

2、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情以心格物,融通自然,读出味白鹭鸟的无穷韵味,诗意美好追求的韵味无穷。 【设想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真正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2、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

3、重难点】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3、梳理写作线索。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

4、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三、课文朗读1、学习生字隽永jun 绮丽q 睿智ru 蓑毛su 喙hu 铿锵kng qing 鸿鹄hng h 寥廓lio ku 黛色di 嵌入qin 嗜好sh 淳厚chn 恬淡tin 清澄chng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四、赏析课文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3、白鹭

5、“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静态美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白鹤:太大,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

6、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7、白鹭实在是一首

7、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实在是:由衷的赞叹。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总结全文,呼应开头8、课文小结: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9、作业: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板书设计精巧的诗身 段 大 小静态美韵味无穷的诗图 画 之 美清 澄 之 美含 蓄 之 美动态美色 素 配 合悠 然 之 美第2

8、课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9、,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让你感动的人或者物品,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教师:教学仪器【设计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

10、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1.猜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预设

11、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花生的花呈黄色,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果实,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教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预设: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

12、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

13、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四、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读。2.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 zhn”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 zhn”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 zhn”。3. 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4. 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5. 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当我们种花生的时候,就知道一定能收获花生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

14、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6. 大家试试看,用“居然”说个句子。7. 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二)学习第二部分:在第一自然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收获了新的知识。回到课文,同样有收获的,便是作者许地山和他的家人。当他们收获了花生后,母亲提议说要过一个(收获节。)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既然是过收获节,我们的心情会是(开心、高兴!

15、)好,哪我们就满心欢喜地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练习生字词。板书设计2.落花生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二、重点研读“议花生”的段落,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给文中写花生的好处的句子做上记号。随学生回答幻灯出示花生的好处。2.你还知道花生的哪些好处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一)体会父亲的话1.父亲根据我们的回答,也总结了花生的好处。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