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65915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修订-可编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一、工程质量目标1、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确保一次交验达到合格率100%。2、工程全面符合验评标准,通过竣工验收,无重大质量事故。3、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性验收合格,争创太仓市优质结构工程。二、工程质量组织保证措施1、为了达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成立由工程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并由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由施工技术科、材料科、施工班组等各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是本工程质量的组织保证。(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如下)。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专职质检员材料负责人木工组钢筋工组水电安装组技术档案材料采购瓦工组材料试验项目经理钢构安装组2、根据

2、业主招标要求的质量目标,本公司制定明确的质量计划,建立工程专职质量管理机构,设置质量管理(QC)领导小组,实现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配备必要的资源条件,建立一套灵敏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负责人:项目经理QC领导小组监理工程师业主负责人职工质量意识教育职工技术培训操作人员质量知识考核QC小组活动工序质量“三检制”质量技术管理手段设计文件审核制单位工程开竣工报告制技术交底制工程质量双检制工程材料试验制构件合格检验制质量检查管理手段工程规划制质量定期不定期检查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工程验收检查专人制质量事故“三不放”分级调查处理制质量奖罚兑现制总目标:达到质量要求三、工

3、程质量经济保证措施1、根据公司规定,项目开工前公司项目部与公司签订工程质量目标预控书,严格执行奖罚制度。2、项目部与班组签订质量控制协议,实行内部奖罚制度,严格执行奖罚兑现,以经济手段保工期。四、工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在质量管理上,我公司具体措施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1)熟悉图纸资料并细致地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2)认真地编写技术标和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在各项目开工前编审完毕。(3)编制各施工项目记录表式和工作日志表式,并经监理或业主认可;(4)编制质量检验计划和工艺标准;(5)制订创精品工程目标管理计划;(6)根据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

4、制定防治质量通病对策表。2、施工阶段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全面控制施工过程质量管理,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做到: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通病有对策;项目施工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置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记录;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材料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2)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3)施工人员按“验标”划分的检验项目做到100%自检。如班组不自检,则不二级验收,如工地不复查,则不三级验收;如记录不完全,手续不齐备则不交工。(4)根据创优管理计划,组建QC小组并确保QC小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成果、有总结地进行。

5、(5)建立每一周次的质量活动日制度。(6)通过质保体系和管理网络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消除质量通病,推广本公司在各项已建工程中形成的质量管理经验。(7)主动接受业主、监理和质量监督站的质量检查。(8)做好文件包的运转工作。3、工程竣工阶段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认真复查所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记录、验评和验收签证。准确完整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总评。(2)工程竣工资料齐全完整。五质量通病防治5.1回填土工程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密度及密实度,在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回填下一层。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

6、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4、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及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仔细夯实,并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5、雨期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制定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5.2模板工程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转入下道工序。1、梁模板(1)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2)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通线检测后将梁侧固定。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2、柱模板:

7、(1)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偏斜、柱身扭曲。(2)防治措施:1)根据施工方案规定设置柱箍。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3)四周斜撑要牢固。4)柱脚增设水泥砂浆柱箍防止漏浆。3、板模板(1)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2)防治措施: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2)板模按规定起拱。5.3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2)钢筋成形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级钢筋只能

8、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2、钢筋绑扎与安装(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2)马凳铁高度及保护层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3)钢筋骨架入模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4)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成八字形。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后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6)浇筑混凝土时,现浇板负筋位置出

9、现位移应及时调整。5.4混凝土工程1、蜂窝(1)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2)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应采取措施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露筋(1)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2)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及马凳铁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3、麻

10、面(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2)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4、孔洞(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5、缝隙及夹渣(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6、墙柱底部烂根(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11、(2)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要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 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1)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2)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8、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1)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2)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12、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9、缺棱掉角(1)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2)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10、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1)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骨架时冲力过大。(2)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5.5墙体裂缝防治1、水泥砖出厂后最少30d后方可砌筑。 2、砌筑用砂浆

13、应采用中粗砂。 3、填充墙砌至梁(板)底口处时,应预留3050空隙,待填充墙砌筑d后,方可采用等墙厚的定型砌块侧向丁筑挤密或采用微膨胀细石砼嵌填密实。 4、砌体应在砌筑完毕28d后再抹灰。 5、电线导管严禁在多孔砖砌体中斜向敷设。 6、砌体拉结钢筋的设置必须规范到位;加挂的防裂密目钢丝网必须贴挂牢固。5.6外墙渗漏防治1、外墙砌体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90%。2、外墙施工宜采用无脚手眼工艺。按规范留置脚手眼时,宜采用微膨胀细石砼捣实,严禁用干砖填塞;小圆孔、灰缝扁孔等应清理干净后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分两次填塞密实。外墙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3、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不大于2

14、%、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4、外墙粉刷前应将基层进行凿毛、甩浆或其他工艺毛化处理,并清除墙面污物后提前1d浇水湿润。5、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为610mm,各层粉刷接缝位置应错开,并尽可能设置在砼梁、柱中部。 6、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7、窗台、窗楣、阳台、雨蓬、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8、突出墙面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现象,滴水线(槽)的高(深)度不应小于10mm,其与外墙相交处应设置断水口。5.7门窗渗漏防治1、门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性能

15、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洞口尺寸进行复核校正,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门窗外框与洞口间隙后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3、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时严禁用射钉固定。4、外门窗底框应安装在高出台面外标高20mm的台阶上,严禁将底框埋在台面中。5、外门窗边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实。5.8排水管道安装通病防治1、应严格控制管道安装坡度,严禁倒坡。2、施工过程应及时做好管口临时封堵,严防杂物掉进管膛。 3、管道安装完毕后或隐蔽前,施工方应会同监理人员认真做好通水、灌水试验,卫生器具应做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4、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伸缩节,管道穿地面埋设时应设套管或伸缩缝。5、屋面排水口宜采用承插式球型排水栓,严禁水平排水口采用平板式排水栓。5.9电气安装通病防治1、接地或接零线在支线与干线间的连接以及在插座间的连接,严禁采用串联连接。2、为防止线管在拐弯处穿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