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665898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特级教师推荐 学会制作教案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以下是搜集的新学期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 _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

2、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

3、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 _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

4、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

5、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 _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 _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

6、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 _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课后小结 小结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教学

7、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8、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 _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

9、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

10、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

11、复x疆。 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课内探究学习 三、课后巩固提升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概况),开国大典盛况,x藏和平解放。2、能力目标:分析理解中华人民 _成立的意义(新旧对比分析)。3、情感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要增强责任感。三、教材分析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x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_10月1日 _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 _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 _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x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

12、_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x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x藏和平解放。难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_、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_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_的基本方法,自学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电视等,对x

13、藏问题很感兴趣,这是我们学习本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五、教学方法 范例导学自主探究及时巩固拓展提升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对比研究法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

14、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1、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 _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 _经济的掠夺。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 _、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2、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