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64360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修订-可编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1.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 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3.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4.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5. 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

2、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6. 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7. 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8.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9. 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10. 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

3、性。11. 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12. 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13. 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14. 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15. 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16. 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简答论述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1)

4、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人的社会动机 社会认识 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系,讨论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吸引,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人际关系认知,功能,改善 人际沟通类型,功能,程序,效果 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3)群体心理,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 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 群体领

5、导人的领导行为 大众群体心理,民族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的分支,是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与解答的应用科学。 环境社会心理学 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 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2. 社会交换论答:G.C.Homans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社会行为是相互强化的结果,人的特定行为受到的强化越多,这一行为就会越多的被表现出来。交换中,人得到的越多,就会更多的重复这样的交换。后果=报偿-代价。3. 认知理论答:1)场论与群体动力学 心理动力场:认为部门与整体之间存在心理关系,人们可以对部门进行整合,即可以通过心理场来进行,心理场包括环

6、境与个体两个方面。人的各种行为都是通过心理动力场来发挥作用的。2)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相符(平衡)论: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来解释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 认知失调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定认知和信息,当人脑中出现两种相反认知或信息时则会不愉快,而激发人去解决这种不协调。 认知一致性理论:探讨与预测人接受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论 认知情感理论: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符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的。4. 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答:1)美国心理学家伦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2)三维理论:a.人与人之间“包容”的需要,即希望从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b.人与人之间“控制”的需要,即

7、在“权利”的基础上希望对他人作出某种良好的调节作用 c.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需要,即在“友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系某种良好关系。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答: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3)交往原则4)人道原则:被试者必须是自愿参加的不能让被试者去做风险大的事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 6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三大直接来源答: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有一种“超个体的灵魂”的实体存在,它从属于叫做民族的“超个体的整体”。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以群众的心理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众和公众时尚,风俗,舆论,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

8、行为进行研究。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出发,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并将这种动力归结为本能7.社会化的特征答: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2)具有独特的个性3)具有普遍的共性4)具有能动性5)贯穿人生全程8.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答:内容:政治社会化 民族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类型:早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 再社会化 反向社会化8.社会化的途径答:1)社会教化: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a.教授基本生活技能 b.教导行为规范 c.培养社会角色 d树立面向未来的社会目标 社会教化的类别:a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

9、,劳教所) B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家庭,习俗) 2)个体内化: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内化 替代性强化(模仿学习) 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联系 角色扮演: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象角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 主观认同: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自我强化: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自定的标准而获得精神满足9.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答:1)社会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点,都会使文化带上时代特点,民族

10、特点,阶级特点和地区特点。因此,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家庭,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影响的研究:a.父母态度,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两种基本要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鲍姆林德将父母态度分为三种:专断型,随意型,权威型。 控制点:人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 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养,更为民主和讲道理。 b

11、家庭氛围,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专制家庭中的孩子爱吵架,人缘不好,对奖励和惩罚漠不关心。民主家庭中的孩子天真活泼,有上进心,有人缘不爱吵架自由度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惩罚和严厉程度高的家庭中的孩子不体谅别人,麻木不仁,优柔寡断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对孩子教育各自承担的责任,没有显著差异兄弟姐妹间的亲密程度高的家庭孩子很少有嫉妒心,不爱吵架,行为不放纵,合作性强,诚实,情绪稳定,讲道理。 父母的文化素养,相关 父母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父母的冲突,显著相关3)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教师 同学 校规校纪 责任义务4)大众传播媒介:网络 广播 图书,杂志,报纸等10.自

12、我意识的成分答:1)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3)自我控制:对行为,思想的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11.自我意志的发生与发展答:1)人我知觉分化:3个月分化性微笑 78个月关心镜中形象 10个月主动看镜中自己并与之玩耍 2岁确定镜中的形象是自己2)有关自我词的掌握:68个月对直接身体有了连续感觉 1岁半听到别人叫自己名字知道是谁 2岁左右会使用自己的名字知道是在叫自己 3岁时会用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自我意识的建

13、立)1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答:1)产生社会知觉: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属性的一种整体性知觉2)社会印象形成: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知在头脑中保留下来3)进行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知(一)对他人的知觉 (1)内容:a.对他人情感,情绪的判断 b对他人人格的判断 方法:时间考验,利益考验,危难考验,世态炎凉考验 (2)过程(如何对他人产生社会知觉) a.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中心品质的影响”:中国:两性关系 西方:诚信 b.注重显著性信息 中国人:以貌取人 负向效果:是指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过程中,消极信息的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信息的作用 (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产生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 (4)运用图式 功能: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信息13.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答:1)个体对自己态度,情感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