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61984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订-可编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日报 2009-12-08吴桥杂技吴桥是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也是世界杂技的摇篮。2006年,吴桥杂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惊、险、奇、绝”的艺术魅力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桥古属冀州,古代杂技的雏形“蚩尤戏”(又称角抵戏)就是从这里发端。清末民初,2000多名吴桥杂技艺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造了“吴桥杂技”这一知名品牌,并形成了名流名班。如“世界现代马戏之父”孙福友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孙凤山的“北京班”等等。吴桥杂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全县47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吴桥杂技门类齐全,节目阵容

2、庞大。包括肢体技巧、耍弄技艺、乔装仿生、动物驯化、硬气功、滑稽、魔术等七大门类,共有1100多个表演节目。吴桥杂技在世界杂技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影响。有很多节目及道具制作是经千年传承发展和完善的精品,部分技艺已是人间绝唱。杂技文化中“口”、“锣歌”、“春典”是我国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构成,包含着许多历史故事、民歌民谣和传奇传说。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河北省主要地方剧种,是由传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变而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对京剧的发展、评剧的形成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谓“成于燕赵大地,惠及梨园诸家”。2006年,河北梆子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梆子兴盛于19世纪

3、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乱开始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复苏。河北梆子在生成和发展上曾出现过直隶老派、山陕派、直隶新派三大艺术流派,响九霄(田际云)等名家迭现,为剧种的完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后在京、津、冀等局部地域文化影响下,又形成了目前河北梆子剧种的直隶梆子(河北)、卫派梆子(天津)、京派梆子(北京)等同宗同脉但风格有所不同的河北梆子新三大流派。传统剧目约有550余出,代表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南北合、杜十娘、江东记、宝莲灯、钟馗等。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多为河北地方口语,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声腔高亢激越、苍凉悲壮、酣畅淋漓,凸显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

4、地域人文精神。武强年画武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年画产地之一,素有年画之乡的美称。武强年画可以上溯到元代。明永乐年间形成规模,清康熙到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985年建立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选材大都与民间习俗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山水、花鸟、历史故事、小说戏曲、英雄豪杰等无所不包,被誉为“农耕社会的百科全书”、“民俗生活的大观园”。武强年画形式多样,有门画、中堂、对联、条屏、窗画、灶画等共计30余种,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在民间有着深

5、刻的影响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工艺制约和刻印方法的特殊效果,形成了武强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匀称饱满,装饰性强;线条粗放简练,挺拔疏落,遒劲健美;色彩强烈,浓烈而不凝滞,单纯而有变化,常以大红大绿等明快舒畅的色调,形成一种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来装点节日。唐山评剧评剧,又称评戏,戏曲剧种,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是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5年白玉霜等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兆才是第一个评剧剧作家,他编写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尤以1919年的杨三姐告状最为著名,久演不衰,成为评剧的代表剧目之一。新

6、中国成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魏荣元、马泰等。在评剧中除了少数以说白为主的剧目(如柜中缘)之外,一般地说来,是以唱见长的。唱腔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评剧除在东北、华北广为流传外,中南、西北、西南的一些城市也有演出团体,它已成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戏曲剧种。衡水内画内画和鼻烟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被世界称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其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

7、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菶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冀派内画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基础上,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追求“意境美”。1981年,冀派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创举。2006年,衡水内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冀派内画的从业人员已逾4万,年销售额约10亿元,成为河北最具影响和实力的文化产业。沧州武术沧州位于河北

8、东南部,古属燕齐,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毅、勤劳、勇敢、豪迈、直爽著称。据史料记载,沧州民间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至清末,武乡威名远扬海外。沧州武术特色鲜明,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章法严谨。具有刚猛彪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在南有莆田(武当)、中有登封(少林)、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武林门类、独立拳械,除失传者外,共有53种,占全国129个武术拳种的40.3%。上自技击,下至内家与养生、导引、按摩、气功、硬气功,不一而足。数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丁发祥、王正谊(

9、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人辈出,为光大中华武术作出了贡献。沧州武术集传统性、群众性、国际性、产业性于一身,目前已成为营销城市、塑造城市品格、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1992年沧州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地级市“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井陉拉花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石家庄井陉县,据传说及服饰、道具等推测,可能始于宋金,发展于元明,盛行于晚清。有关“拉花”的传说很多:一说是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另一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有认为拉花舞蹈中的女性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传统拉花只在井陉部分乡村庙

10、会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井陉县不仅村村、校校有拉花队,还建立了专业的井陉拉花艺术团。井陉拉花以“拧肩”、“扭臂”、“翻腕”、“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表演人数多少不等,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它舞姿新颖、舒展健美、屈伸大度、抑扬迅变,善于表现悲欢、情恋等各种不同的情绪。2006年,井陉拉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蔚县剪纸蔚县位于河北西北部,张家口市最南边。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民间的一种传统装饰艺术,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独特等独树一帜,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蔚县剪纸底蕴丰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集南北各家剪纸之长于一身,又

11、借鉴吸收了武强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民间刺绣、民间建筑彩绘等诸多艺术形态,创造出“精彩绝艳,难能并对”的民间美术杰作。蔚县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当地民俗息息相关。从农耕祈雨到衣食住行,从吉祥纳福到百姓的物质生活,无不是蔚县剪纸的题材内容。因此,蔚县剪纸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素材,它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实用功能,每一幅剪纸都包含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2006年,蔚县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蔚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易水砚制作技艺易砚产于易县,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砚之一。相传始于战国,史料记载和易墨同时成熟于唐代,为中国石质书写砚之先驱,与端砚、歙砚齐名

12、,素有“南端北易”之誉。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是易砚的杰出代表和当家品牌,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独家注册经营。易水砚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易水砚不仅石质优良,而且创意独特,造型完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制砚师根据石料的形状、石质、色彩等设计构思,因材施艺,雕刻出山水、花卉、瓜果、人物、鱼虫、名胜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既是理想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欣赏收藏的高档艺术珍品。2008年,易水砚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氏太极拳

13、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2006年,杨氏太极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露禅曾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髓,创编了108式的永年杨氏太极拳,回家后专职开馆教拳。此拳传承脉络清晰,历史上名人辈出,海内外广有习练者。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结构严谨,刚柔相济,轻松自然,轻灵沉稳。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太极拳套路,分大、中、小架、快架、炮锤等;二是太极拳器械,有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杆(杨家枪)等。杨氏太极拳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从起式到收式,前后连贯有如一线贯通,势断劲不断,衔接和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