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修订-可编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50660596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修订-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修订-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修订-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修订-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 修订-可编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及其新策略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树立“一本”(以学生为本)、“二让”(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三维”(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的基本理念;按照文本解读(前提)、目标设定(方向)、资源准备(基础)、教学流程(关键)、教学反思(延伸)等基本程序和策略方法进行。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新理念;新策略。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旧模式的变革。当我们把视角投向新一轮课改的时候,应该用课改的新理念来透视教师备课的真正意义、诠释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备课的种种清规

2、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具有上述特征和功能呢?我想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新的理念、创新设计策略。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一)一本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这里所说的“一本”,就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

3、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同时,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1、为什么说教学设计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呢?首先,“以人为本”已成为

4、当今教育的主题。大家知道,中国当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曲折之路。从浓厚的政治色彩到极端的功利色彩,再到如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发展极为艰难。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教育终于开始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了。可以说,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发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指导学生光大生命,发挥学生潜在优势,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活动),毫无疑问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其次,“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确立的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

5、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教学设计怎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呢?【案例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春天的手一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环节所设计的导学步骤:第一步:师在我们这首儿歌里住着许多生字宝宝,大家一起到课文中去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生学生边读课文,边用自

6、己喜欢的符号给文中的生字作记号。第二步:师这些生字宝宝,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想办法去认识。下面学习伙伴一起做两件事: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四人小组开始合作识字。第三步:指名汇报,共同评议;然后齐读生字,玩 “摘星星”游戏。简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出发,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识字,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二)二让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1、为什么要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首先,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7、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其次,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所决定的。我们经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呼唤大课堂(社会)和大教材(生活)。生活对语文犹如空气和阳光,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学习语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乃至社会和社会生活观的养成,均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才能使语文课堂引进活水,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

8、一体。 2、如何才能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首先,要让语文走向生活。其基本策略是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尝试发现”为基础方法,组织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引导学生利用书信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用书信与他人沟通,解决矛盾,增进友谊),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解决自己关注的问题(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参与自己喜欢的课外学习活动等)。其次,要让生活走进语文。其基本策略是引领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以充实他们的生活;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展调查研究、多做实践活动,以引进社会上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指导学生适度、科学地接触广播、电视、报刊、网络

9、等媒体,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案例2】一位教师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春天的手一文时,在课尾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而且把春天带进了我们的教室。瞧!这就是春姑娘给大家留下的作业,请小朋友们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作业,在课外抽空时间完成(课件出示作业): 搜集并且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句; 唱一唱赞美春天的歌; 画一画你看到的春天。 简析:这一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选择性、生活性和多样性。(三)三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教学设计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出发?首先,从“三维目标”出发,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

10、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其次,从“三维目标”出发,是“主题单元”编写特征的要求。大家知道,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从第一册开始,就是按主题单元结构模式编写的。这种主题单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不是知识主题单元,也不是文体写作能力主题单元,它是以文化性或者说以人性为线索(或者说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兼顾识

11、字、阅读、习作、口语、综合性学习,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主题单元。按主题单元结构模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教材过分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序列化、精确化,以及听说读写的机械割裂现象,加强语文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策略等各方面的整合,在整体推进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学设计怎样才能从“三维目标”出发?【案例3】怎样进行主题单元设计、充分体现“三维目标”?这里还是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第一单元元宵节为例:这个主题单元是本册教材一开始的单元,春节刚过开学不久(或开学之前)就是元宵节。这个单元安排了两篇主题课文(一首儿童诗元宵节,一首儿歌看花灯),在“

12、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猜谜语”、“编灯谜”、“学春联”和“查找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过元宵节”等活动。为什么设计“元宵节”主题?为什么做这样的设计?钟敬文先生曾说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十分典型。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写春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团圆、欢乐、智慧的追求,大人乐意过节,孩子更喜欢过节。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单元,显然不是思想教育单元,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单元,使中国“尚圆”的审美追求,在孩子心灵中扎下根,使这些孩子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那落脚生根,哪怕是在海外,都有深深的中国根。同时在这个单元里又学习到了孩子平常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的词语,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13、这个单元在“金钥匙”栏目中还设计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一个主题单元的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包括着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意识的奠基,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综合性。根据上述的主题单元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既要注意设计教学的“硬任务”(如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也要备“软任务”(如某种文化意识、道德思想的熏陶、想象力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等)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融汇贯通、全面把握、整体设计、分节实施。二、教学设计的新策略(一)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前

14、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 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不少教师已成为教参(备课手册)“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他们单纯依据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

15、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地、何学生群体都适应)的备课法宝。所以,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二)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的方向。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案例4】下面是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主题单元(2)中小山村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介绍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6、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