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650082 上传时间:2020-11-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乞巧嫦娥这两首古诗时,正好看了小学生古诗文的教学要注意“三 要三不要”。三要:诗句要反复朗读;诗意要大致理解;全篇要熟练背诵。三不要:介 绍背景不要过全; 诗句翻译不要过细; 意境体会不必过深。 教学本课时我就借鉴了这 “三 要”和“三不要”。让学生从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课堂生 成来进行。有个学生讲到“乞巧”的意思时,好多学生都做了补充,我也不知不觉中将 自己知道的对学生做了补充介绍。突然感到课堂的“三不要”中的背景不要过全,我这 是不是介绍过多了?但是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又不错,我犯难了,深感教学不易啊!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

2、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 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 “少 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 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 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 的是创设情境、 互动教学的方式, 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 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才是主画

3、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 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 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 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本想选用经典名曲阳关三叠作为 背景音乐,可后来又觉得学生难以从中体会到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重逢之喜、人间姑 娘的乞巧之切。于是,我便用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取而代之,音乐响起,缠绵悱 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在座的学生、家长无边的

4、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 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 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 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 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作为 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 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 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 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 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