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603812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条形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直观、 有效地表示数据;认识 平均数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学习本章的内容可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 平均数的再认识作准备。 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发展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 所体验 ,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 的问题 ,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

2、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 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在教学中可以 利用的资源。 1.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 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 用自己的方式 (文字、 图画、 表格等 )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 所蕴涵的信息 ,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2.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 3.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 通过简

3、单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 本单元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 探索性、合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 ,创造知识 ,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 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3.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 反应和认识。教师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 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1生日1 课时 2栽蒜苗 (一) 1 课时 3栽蒜苗 (

4、二) 1 课时 4平均数1 课时 5练习六1 课时 生日。 (教材第 83、84 页) 1.结合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 :统计图的观察及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课件、彩笔。 1. 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 教师 :今天是莉莉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她唱首生日歌,庆祝一下好吗 ? 学生 :好。 教师 :莉莉说她的生日是在12 月,是在冬季出生的,你的生

5、日是在哪个季节呢?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日里的数学问题。老师想知道全班同学的生日在哪个季节的最多,怎 样才能知道呢 ? 学生 :可以用统计的方法。 【设计意图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过生日引入,新颖、有趣 ,使学生的情趣在开课阶段就处于 十分活跃的状态。 “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 动了学生内在的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 密不可分】 教师 :笑笑有一个问题,她不知道春季是哪几个月,夏季又是哪几个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 认识季节的划分吧。 (课件出示3、4、5 月是春季 ,6、7、8 月是夏季 ,9、10、1

6、1 月是秋季 ,12、1、2 月是冬季 ) 教师 :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 学生 1:我喜欢夏季 ,因为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学生 2:我喜欢秋季 ,因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学生 3:我喜欢冬季 ,因为冬天可以打雪仗。 教师 :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伙伴说说。 (学生交流 ) 教师 :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一说 ,你想怎么调查? 1. 调查准备。 学生 1:可以让在春季出生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出生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学生 2:可以先请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 手 学生 3:每人在纸条上写出生日的季节,把纸条整

7、理。 教师 :我们也可以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统计格子里。你们组准备采用什么方 法调查呢 ?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 作前 ,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作准备】 2. 小组合作调查。 把全班的同学分成若干组,让每个组的同学共同完成调查的任务。 【设计意图 :学生分组合作调查数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给学生更多自主 探索的空间】 3. 完成统计图。 教师 :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吗?谁想把你调查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各自根据自己小组统计的不同方式汇报统计结果)

8、教师 :淘气也统计完了他们班里同学过生日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调查的他们班 同学过生日的情况。 (课件出示淘气的统计结果) 教师 :根据淘气调查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该怎样在格子图里涂色呢?春季后面的格子涂 几格 ?为什么 ? 学生 : (因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 :真棒 !1 个格子代表1 个人 ,有几个人就要涂几格,像这样画出来的图就是条形统计 图。参考淘气的统计情况,请你在书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4. 验证数据。 教师 :谁涂完了 ,谁想和大家分享你涂的结果? (同学们展示各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淘气完成的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 人,夏季、秋

9、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分别有几人。 学生 : (因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 :你们算一算 ,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学生? 学生 :47 人。 (因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 :淘气的班里一共有47 人,和统计的结果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呢 ? 学生 :这说明淘气在调查时没有重复和遗漏。 5. 分析统计结果 ,解决问题。 教师 :仔细观察图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1:淘气所在班过生日的最多。 学生 2:春季和秋季过生日的一共有人。 教师 :如果你不知道同桌的生日,猜猜他最有可能是在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从数据的调查收集到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运用,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 根据统计结果合理地

10、推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使他们充分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学生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 ,再次剖析理由。 教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 师生共同归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查时要注意不能重复和遗漏。用条形统计图可以 对数据进行统计。 生日 3、4、5 月是春季 , 6、7、8 月是夏季 , 9、10、11 月是秋季 , 12、1、2 月是冬季。 1. 注重寓德育于教学当中。要积极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无处不在 渗透着德育。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仅尝到了新的知识,在思想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11、过 程中 ,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成统计图的全过程。 A 类 1. 同学们玩剪刀、石头、布,每人玩10 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 ,平局几次 ,用自己 的方法统计。 (学生每人 1 张白纸 ,用来记录 ) 2. 分组调查你们班同学喜欢哪些图书。 (1) 在下图中横线上填上书的名称,在格子里涂一涂。 (2)喜欢 ()的同学最多。 (考查知识点 :统计的认识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B 类 请帮笑笑统计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 (考查知识点 :统计的应用 ;能力要求 :能利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略 B 类: 略 教材习题 第 84

12、页练一练 1. 略 2. 提示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3. 画图略(1)动漫(2)36(3)略 栽蒜苗 (一)。(教材第 8587 页 )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中1 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 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体会和理解统计图中1 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 1. 播放课件 ,观察蒜苗15 天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一些实践活动,在

13、教材中纳入一些活动 性的课题 ,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有益的。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可以获得同步发 展】 2. 请同学们展示半个月以前亲手栽的蒜苗。 教师 :14 天前我们栽的蒜苗生长得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观察记录和方法。 (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各自蒜苗14 天的生长情况) 教师 :刚刚同学们介绍了自己蒜苗的情况,我们知道蒜苗会有最高或最矮的时候,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差距呢?平时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 1:蒜苗刚刚生长时是最矮的,只要让它吸收充足的养料就有利于它的生长。 学生 2:出现这样的差距是时间的原因,我平时会给蒜苗浇水和施肥。 教师 :我们将每个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

14、流,可是应该如何整理数据? 学生 1:我们可以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一看。 学生 2:可以把蒜苗从第1 天到第 14 天的生长记录情况统计一下。 教师 :统计蒜苗从第1 天到第 14 天的生长情况有点麻烦,所以我们来记录下蒜苗14 天后 的高度。谁想汇报蒜苗第15 天生长的高度 ? (学生根据各自蒜苗第15 天生长的高度回答) 1. 教师 :请小组每个同学完成第15 天蒜苗的高度统计表。 小组蒜苗14 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姓名 蒜苗高 /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各自整理的上表) 2. 教师 :你能尝试着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5 页中的 统计图 ) (学

15、生兴趣盎然地拿笔画统计图) 教师 :画统计图时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格子不够了。 教师 :你是 1 格表示的几厘米?格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 1:1 格代表 1 厘米。 学生 2:格子不够了再补格子,然后接着画。 教师 :如果不补格子,你还可以怎么做? 学生 1:可以用 1 格表示 2 厘米。 学生 2:可以用 1 格表示 3 厘米。 3. 教师 :谁乐意把自己画好的统计图和同学们分享?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 教师 :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当格子不够用时,我们可以增加格子,但是数据太大时,这不是 最理想的方法。我们可以用1 格子代表2 个单位或3 个单位。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在

16、解决矛盾冲破中建构知识网,在对比发现中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 :你能根据我们刚刚交流的结果完善各自的统计图吗? (根据讨论结果,学生自己完善统计图) 4. 教师 :我们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不光要会画图,还要会看图,通过刚刚整理的统计图, 你发现了什么 ? 学生 1:小组中最高的蒜苗高 学生 2:小组中最高的蒜苗与最矮的蒜苗高度相差 学生 3:小组中蒜苗大约都在 5. 教师 :你能尝试着做教材第86 页的试一试吗? 学生小组之间谈论,集体订正 ,再次剖析理由。 教师 :通过刚才统计蒜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我们把得到的数据画在条形统计图上,出现格子不够的情况下,需要我们 改变原来的1 格表示 1 个单位的方法,变成 1 格表示 2 个或多个单位。 栽 蒜 苗 (一) 条形统计图中的1 格可以表示1 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中的1 格还可以表示2 个或多个单位。 1.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这样 的设计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使学生体会到 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