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602014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巩固练习(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 法。 2. 通过对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 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 现象。 思考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 点)。 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 40, 而达不到 240

2、,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 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 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 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 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 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 实验 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 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 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 起来,而蘸水的小棉 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

3、而水 不具有可燃性 实验 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 烧的小蜡烛,观察小蜡 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 最后熄灭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 变小,最后氧气被完全 消耗 实验 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 煤置于同一酒精灯上加 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 来,而小煤球很难燃 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 要的温度较低, 而使小 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 比较高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 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 【要点诠释】 1.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

4、着火 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 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 着火点就越低 , 如炭粉的 着火点比炭块的更低。 2. 空气或氧气在燃烧过程中起助燃剂的作用(支持燃烧),而不具有可燃性, 但空气或氧气并不是唯一的助燃剂。 3. 有些物质虽然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但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如:铁丝在 空气中只能达到红热状态, 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的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生成黑色固体。 要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要使燃烧不会发生或不再 燃烧(即灭火),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达

5、到目的。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 根据灭火的原理,灭火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 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原理); (2) 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如厨房油锅着火, 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原理); (3)用水使燃烧物冷却降温。如房屋火灾时,喷射大量的水灭火(原理); (4)向火灾现场洒干冰(原理)。 3. 灭火器的灭火原理以及使用范围: (1)基本原理:利用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灭火 时,灭火器喷射出的CO2覆盖在

6、燃着的可燃物表面,阻止可燃物与空气接触, 从而实现灭火。 (2)几种灭火器及使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 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 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 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 冻伤。) 【要点诠释】 1. 灭火原理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

7、件。不同的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灭火的 方法不尽相同,如家用电器着火、森林火灾、档案室火灾等与普通火灾灭火方 法不同。 2.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 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要点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易燃物和易爆物: (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就能燃烧 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磷、酒精、液化石油 气、面粉等。 易爆物: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黑火药、硝酸 铵等。 (2)安全意识: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要注意采取一些防 范措施。记忆口诀为:易燃

8、爆物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撞击;分开放置避暴晒, 标志名称要看清;常通风并灭烟火,消防设施要保证;常检查来不轻心,消除 隐患为第一。 (3)常见的几种安全标志: 2.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 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 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 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 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

9、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 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 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3. 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要点诠释】 1. 应一分为二的看待爆炸。爆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如厂房、 矿井爆炸;但人们也在利用爆炸来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例如:矿物开采、建 筑施工(如拆迁时的定向爆破等)要用到爆破技术。 2. 爆炸不都是化学反应,有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如汽车轮胎爆炸。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燃烧的条件 1. (2015?常州中考)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 要原

10、因是() A缺乏氧气 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 C缺乏可燃物 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思路点拨】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D 【解析】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随着热空气上升,火柴梗的 温度上升很慢,不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 故选 D。 【总结升华】 火柴无论怎样放置,着火点不能改变,接触氧气的量不变,潮湿 程度一样,所以火柴梗是否容易继续燃烧与这些因素无关。 举一反三: 【变式 1】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 同质量的白磷,如下图所示: 试管甲内白磷

11、能否燃烧:_ 。原因 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_ 。原因 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_ 。原因 是。 【答案】 否白磷虽与空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 否白磷虽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空气(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能白磷既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条件,所以燃烧 【变式 2】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 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他设计了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 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 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烧杯 中的白磷不燃烧

12、。 (1)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 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答案】 (1)4P+5O2 点燃 2P2O5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 或氧气 )接触 (3) 关闭燃气灶阀门, 火焰熄灭 (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不着火;或木柴燃烧 而石块不燃烧 ) 类型二、考查灭火原理和方法 2.2010 年 5 月 12 日, 一列载有 500t 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 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 并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 由于方法得当, 终 于 成 功 灭 火 。 请 分 析 他

13、们 的 灭 火 方 法 依 据 的 原 理 分 别 是 _ ;_ 。 【答案】 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 灭火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死,是为了隔绝氧气; 不停地向隧道内注水是 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 , 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总结升华】 解题关键是了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3.2011 年 12 月 17 日晚,我市淮海西路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 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

14、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答案】 C 【解析】 用水灭火一般是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 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总结升华】 本题易错选 A,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着火点的概念,习惯上认为 是用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使火熄灭的。 举一反三: 【变式】 (2015 广东中考)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答案】 C 【解析】 A 是当心火灾, B 是禁止烟火, D 是安全出口标志,这些都与“消防 安全”有关。 C 为可回收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类型三、考查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 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

15、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 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 品:蔗糖;酒精;烟花鞭炮;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BCD 【答案】 C 【解析】 酒精、烟花、鞭炮、汽油、煤油都是易燃物或易爆物,因此不准随身 携带。 【总结升华】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可以 燃烧的固体, 以及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一些物质。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 或者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旅客乘坐车船时携带这些物品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因此严禁携带。 举一反三: 【变式 1】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 A 【变式 2】 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 使用、运输、 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