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年级下新授课备课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9.98KB
约49页
文档ID:15058221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年级下新授课备课_第1页
1/49

1学 期 备 课一、教材分析《中国历史》第二册开始于隋朝的建立,结束于清朝前期即封建社会的建立,经历隋唐盛世、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明清时期等三个发展阶段隋唐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本册教材主要学习封建社会最繁荣时期的隋唐元明文化,全书共三个单元,26课期中考试前学习两个单元16课,期中考试后学习一个单元10课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学习,已基本适应初中历史的学习,在教学速度上可适当加快,另外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多下些工夫,教学中应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灵活性的培养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从隋朝到清朝的古代历史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爱家乡的热情,学习历史的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3、了解隋朝到清朝特别是唐朝,中国的灿烂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经济四、教学安排本学期共22周机动一周,实际上课21周,期中前10周期中后12周,每周2课时,共42课时,期中前20课时,授课15课时,每课时应授课一节,其余是复习课。

五、教具准备采用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投影仪,挂图,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抽象记忆力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隋唐文化,元、明、清文化难点:五代辽宋夏金文化及史料说明:本人备课中带▲号者,为重点学生思考题学习题 七、措施1、运用“学” “究” “练”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2、运用表扬与批评等方法提高教学效率3、运用检查、抽查的方法督促学习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 教学目标二次备课10[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二、教材内容分析:隋唐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个体农耕基础上的地主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开启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科举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强化了这一变革,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

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隋唐两朝的社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唐帝国也已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重点]隋唐建立灭亡的史实[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11 课时[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有关隋唐时期的图片进度安排:新授一课时一节 复习一节 考察一节 讲评一节第 1 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新授课)[教学目标] 2010 年 3 月 4 日 初一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 “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11[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 “隋朝的建立”由教师讲述,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 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2、讲述“隋朝的统一” ,教师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589 年,隋灭陈,统一南北3、 “隋初经济的繁荣”1) 、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2) 、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4、大运河的开通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

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三、教师作全课小结四、课堂练习:(使用投影)附:板书设计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年号开皇2、589 年,隋灭陈,统一南北3、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2.内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意义: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课后反思: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第 2 课 “贞观之治”[教学目标] 3 月 9 日 初一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及总结能力讨论板书清晰条理,简练12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2、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 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二、女皇武则天: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 就是她提拔的,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4、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5、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6、问题探究: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附:板书设计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

复习旧课理解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认清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正确评价武则天的统治13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4、 “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课后反思: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第 3 课 “开元盛世”[教学目标] 3 月 11 日 初一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盛世经济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是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犁、筒车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二、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课:1、讲“开元之治”一目时,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3、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①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②讲述筒车时,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4、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5、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