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551829 上传时间:2020-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 现代文学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其他阶段文学形式的继承,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了自身的优点向前发展。下文是学习啦为大家搜集的关于现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 一、激情澎湃的诗歌创作 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郭沫若无论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其涉足的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五四”那个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时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他的创作激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这种激情的抒发更显得淋漓尽致。 而说到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女神是不可不被提起的。在“五四”的新诗坛上,女神

2、的出版引起了一阵超乎寻常的轰动。郁达夫在女神出版一周年时说,我国的新诗,“完全脱离旧诗的羁绊自女神始。”可见,女神带给当时文坛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作为创造社丛书出版的第一种着作,它在新诗创作的意象和境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进步。这部诗集是郭沫若1914年赴日留学,从明治维新后大量引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从东、西方,特别是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汲取了诗情,并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感受到了“新生的太阳”的“新的光明和新的热力”,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后创作的一部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气质的诗集。在这部诗集中。郭沫若以火热的革命激情,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雄浑的格调和华丽的词藻,为我国新诗坛塑造了一

3、个又一个富于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形象,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正如那首题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在这首诗中,各种自然物象不断地涌现,诗人将整个大自然幻化为一幅幅力的画面和一组组力的旋律,使人在受到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强烈的冲击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了充溢在画面中的沸腾不已的一腔激情。 二、充满想象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

4、要的地位,在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郭沫若就以其颇具天赋的创作才华写出了着名的剧作三个叛逆的女性,其中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婪三个剧本。三个叛逆的女性以大胆想象,重构了历史人物,歌颂了狂热的叛逆精神,其实质是对五四时代精神的阐释。卓文君根据历史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改编而成。作者一反传统对此的评价,而在剧中热情的歌颂了卓文君对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女性形象。郭沫若结合五四的时代精神,在卓文君身上贯穿了妇女解放的主题思想和意蕴。批判了封建卫道士的丑恶嘴脸,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赞扬了卓文君敢于追求爱情的魄力和精神。作者将五四的革命精神鲜明地在这个“叛逆

5、”的女性身上体现了出来。 王昭君依然是郭沫若此时歌颂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剧作之一,在这里,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 _王权。郭沫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蔑视王权的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作者改变了传统赋予王昭君的命运悲剧的观念,而将其改成性格的悲剧。郭沫若在此剧中大胆想象,对情节进行了改变:王昭君本是贫苦农家的女儿,被选人宫中做官女以后,不向毛延寿献贿。也不像帝王争宠,当汉元帝发现她的美貌不让她去和亲时,她倔强地反抗意旨而要下嫁匈奴。 不但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而且控诉王权的代表者汉元帝,骄奢淫逸的可耻罪行以及横暴恣肆的丑恶嘴脸。在这里,郭沫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精神和蔑视权贵,且带有新的时代

6、精神的女性形象。王昭君对封建社会王权和夫权的反抗集中体现了五四时代的精神内涵。 三、独具个性的散文创作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激情特色,也贯穿于其散文创作之中。郭沫若散文创作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 于自然之中的个性主义表达(从小我到大我的自我扩张,在自然之中解放个性,发挥本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自我表现: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对文学创作重感情的强调,是郭沫若文学创作中激情的集中体现。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天马星空般的诗歌艺术之中,也较为鲜明地呈现于他的散文创作之中。在这里,郭沫若一改中国传统文学的含蓄深沉的风格,而将自己内心真挚情感尽情地表现出来。郭沫若早期的散文创作主要有小品六章、芭蕉花、卖书、梦与

7、现实、百合与番茄、月蚀、今津纪游等。在这些散文作品中。作者融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自我表现文学观念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将自己纯真的性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并采用绝对自由的表达方式,酣畅淋漓地抒发一己情怀,是这些散文的共同特色。张扬自我的个性,流露自己纯真的性情,郭沫若为表现自我的散文园地增添了亮丽的景色,丰富了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 论现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和创作性 以鲁迅、老舍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派,凸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映,作品里大多数带着对社会的绝望和颓废,充满了悲观主义和批判色彩。每个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和背景。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做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一、中国

8、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史 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派,以鲁迅和老舍为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里都是对这个社会现实的反应,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的迷茫。鲁迅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愚昧的国人。”一句简单的话,力透纸背,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衰败和鲁迅先生本人的批判和严厉。而现实主义就是者都是以审视和严厉的眼光来看社会。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文化大革命,大批作者的作品中都描述了文革生活的场景,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文革,但是多多少少受了影响。或多或少都透以批判和讽刺为主,或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多数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在作品中,作露出了对现实的迷茫。 九十年代以后现实主义以王朔为代表,渐渐地将 _欲望全部扩张。可以说不管哪个时代

9、的文学,都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解放,文学渐渐演变成了以商业化和 _为主的倾向,不再是高雅难懂的“阳春白雪”,也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也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改变文化的 _。 二、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最注重的一点就是写实,它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严肃和现实的态度。不像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以风花雪月为主,以讴歌美好为主,并且忽略现实。而现实主义则与它恰好相反,现实主义文学排斥虚无缥缈的神话和幻想,多以时代为背景,或批判腐朽的社会,或是为贫困人民和弱势人群发声,从各个角度反映世界的真相。通过表现人与社会的矛盾来反映社会,而且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对社会的

10、真相观察得越仔细,就越能获得所谓的真理。 同时现实主义又很注重 _高度,认为文学除了反映社会的现实性,还要反映 _总体性,认为文学描写的广度很重要。如果是讴歌美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而批判现实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近现代作家茅盾先生的作品里,对现实主义作品进行了转化与改革,大大提升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力。 三、西方思潮 _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是试图将一切美好化、理想化,而现实主义的职责则是敲醒人们、警醒社会。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的大量引进,对我国的现实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的美学基础也被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所熟知和接受。很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少了

11、些对现实社会的绝望,以及宿命论和悲观论,多了些对人性的思考。大多数作品都摆脱了黑暗、颓废的写作风格,而且带有了一定的人道主义。如莫言先生的作品,不但有那个时代的缩影,更多的是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从其蛙一文中就不难看出有西方魔幻主义文学的启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眼光放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中。里面有对现代封建教育方式的批判,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品,但莫先生在里面把人写成妖魔,下笔却极其的残酷和现实,把现实主义文学和西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结合在一切,最成功的莫过于莫先生蛙。可以说,作家的作品要受了时代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四、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性 现实主义文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批判性,不

12、管是诗歌也好,散文也罢,都透着对社会和人性的剖析和分解。在五四时期之后,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的人群大部分属于社会最底层或是市井小民,因为弱势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真相。为什么不去关注地主富农?因为地主富农不能反映当时那个真实的环境。借对一个乡下挑夫的描写,反映所有乡下挑夫、农民的生活状态,直接批判社会的腐朽落后。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提到对孔乙己的描写,借一个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中国千千万万个落榜书生的命运,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大力讽刺。 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进步。加之西方美学和西方文学 _文学的影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了新的格局。创造者少了些激进和愤慨,多了些

13、人道主义思想。90年代后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文学出现了商业化格局,以大众口味和思想为主要创作目的,而且出现了一大批社会性、商业性都很强的作家。另一方面,社会格局的转变和思想的进步,也是现实主义作家创作路线改变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社会的变化,由于“金钱、财富、经济”的观念的强化,文学作品也面临“市场化”的趋势,其作品的核心和内容,都很大程度上的反映了对现代化的热切渴望。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 五、结束语 文学创作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现实主义文学也应当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不是一味的批判和反对,更应该指引人们用正确、现实的阳光来看这个社会,并且严肃的思考社会和人性,引领一代青年的思想不断前进,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同时,又要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文学的本来目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