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与汉语的关系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053475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语与汉语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韩语与汉语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韩语与汉语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韩语与汉语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语与汉语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语与汉语的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语与汉语的关系韩国民族主要是由东夷+华夏+其它,这决定了韩国语属于“混合语”型。韩国人现在是努力误导韩国、全世界,否定韩语与汉语的关系。比如说“韩语与汉语是完全 不同的语言”、“汉字只是以前上层人物用的”等等。 但是“用汉字”与“借词”是两回事。 比如日本也用汉字,但是有的词只是用汉字来书写,词本身就是固有词,发音按日语,这叫 做“训读”。汉语中也存在训读的情况,比例“一石米”,训读为“一担米”。但是韩语是大量用汉语借词,即使是普通百姓的口语中的词汇也一样是汉语词;从一见面的问候到再见,从“吃饭”到“厕所”;即使不用汉字,词汇还是古汉语词、音。 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有很多发生了变化,但

2、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举一反三。韩语是保留了汉语的上古音,比如,当时的汉语是没有“f、v”音的,所以汉语的f那时也是 “p、 b”,比如现代汉语“佛”现在念“fo”,而当时是根据印度的梵文“buddha”的音译(还译为“菩提”、“浮屠”等”。汉语在唐朝以后,发生了音变,产生了“f”, 原来很多发“p、b”的声母的词,变为“f”为声母。至今韩语仍保留此特点,无论是念韩语中的汉语词,还是念其它外语的“f、v”,都是发“p、b”,只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为“f、v”的词,大家大胆发、写成“p、b”,夫人:pu in , 釜山: pu san , 南方:nam bang , 反对:pan dae ,发狂

3、:pal gwang。再比如古汉语中的“k,g”声母,现在很多变为j,q,但韩语还是“k,g”,比如“家:ga”。其它的如“h”变为现代普通话的“x”等等。目前的现代韩语词汇中,能在洪武音韵查到的词,占韩语词汇的70%左右,加上变了音(部分韩语的汉语词也与变了音”,比如那个著名的“泡菜”实际也是汉语词,是“浸齑”,“浸”有变音)的汉语词,汉语借词总数约占80-90%。 朝鲜半岛与日本使用汉字是不同的,朝鲜半岛人上古到中古时期,本身就有很多是“华夏”移民,百姓带去了很多“汉语”词,与是否使用汉字关系不大。另外,以前朝鲜半岛使用汉字基本是遵循“汉字词用汉字,固有词用谚文”这个原则,很少用汉字去注音

4、固有词的;但是,为了方便,反过来却有很多用谚文来简写汉语词(情况根据每人的汉字水平不同而异)。 燕国人卫满在朝鲜半岛北部建国;汉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汉四郡”。直到西晋灭亡共五百多年,朝鲜半岛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土。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实际是“秦韩”,是秦朝移民。因此,汉字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在朝鲜半岛广泛使用,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还通过百济传到日本 ,中国的文化、汉字实际是早在唐代以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 谚文的主要字母,在千年以前就有,目前在朝鲜半岛出土的有“神篆”、“加特林”、“阿比留”文字。李朝确立使用谚文时,反对使用的大臣的奏文里说明了“谚文”自古就有。谚文的结构也不是朝鲜人发

5、明,古代吐蕃用印度梵文字母来拼写古藏文(所以现在的藏文也是和谚文一样,几个字母立体构成一个音节字)。元朝宰相八思巴(吐蕃人)将此种拼 写方式带到元朝,用来拼写蒙古文、汉文、朝鲜文;元朝时期,高丽被蒙古人统治,上层使用蒙古文。后来,上层用自己习惯的拼写书写方式,“创造”了朝鲜文字母。图:八思巴字与韩文比较韩语的敬语系统,是古代人为设定的,阿尔泰语基本没有敬语系统,而汉藏语系中的古吐蕃语(藏语前身)有敬语系统。韩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汉语的吴语的方言以及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与韩语的语法有很多是一样。目前韩语属于哪个语系,还未定。韩国人为了去“中国化”,自然要将韩语归入“阿尔泰语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