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053033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 2013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26 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欲穷千里目,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繁衍 一拍即 合 和 x 齐心 xi 力

2、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B “春雨惊春清谷天” ,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D古人题咏枫桥,除 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 “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 锦上南京 ,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公益大型活动启

3、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 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 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 4G 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材料二:年初,南京 2 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

4、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世凹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汤山线 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溧水傅家边线 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高淳慢城线 游览“国际慢城” ,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 2 路、17 路等公交车前往发车:9:00返程:14:00(每周六、周日)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5你为 34 路公

5、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 ,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2 分)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 4G 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 34 路公交车 !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 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 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

6、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 分 ) 二(40 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15 分)古诗阅读减字木兰花 琴宋 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 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释 宫商:这里指曲调。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 分)词的上片, “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 “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词的下片,前两句写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7、。要求:用词中的字填空;用词中句子填空;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古文阅读久而俱化宋 洪迈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予得双雁于衢 人郑伯膺, 纯白色,极 驯扰 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 独无俦 。因念白 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 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 上书,以 谓圣功远被

8、 ,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选自容斋随笔)注释 衢(q ):指衢州。扰:顺服。块:孤独。俦:伴侣。禄东赞:吐蕃酋长。被:遍及。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因念白鹅正同色 怡然同群 雁不白知其为雁 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如是五日,渐复相就。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5 题。(10 分)碑与帖蒋勋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 “碑

9、”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 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 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 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 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 ,自然就被 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 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

10、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 “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 王闽之墓志 石刻,刻于 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 兴之、王 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 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 南帖”,却更接近 “北碑”。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

11、竹 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 时期,王羲之正是 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 纸”、 “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 “流动”、 “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 动飞扬婉转,或 “行”或“草”,潇洒飘逸, 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碑”是石刻, “帖” 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 ,有删改)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 分)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

12、 分)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 分)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 分)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 分)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5 分)粥里春秋陆建华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 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 诵了,其 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 渐掂出这些格言

13、和 诗句的分量。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 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 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五月,六月,七月。追肥,拔草,治虫。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 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

14、食的过程,使自幼在 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 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 净净,不留一 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 为怪,回家告 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 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 ,食堂每天只供 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 一两顿,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 给 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 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 们哪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