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50529611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孝润德,以德树人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山东省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2014-07以孝润德,以德树人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孝,作为一种情感纽带,维系着人与人的血缘关系。“孝德”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内容,亦是中国传统美德中育人的核心内容。孝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孝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亲的自然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传统伦理文化,自孔子开始“孝”便当作“仁之本,义之先”的基础道德原则,孝敬老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

2、德规范。无论是君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以孝为荣。邓小平同志也深情地说过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然而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项配套制度和相关体制正在完善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社会上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责任意识淡薄等现象,有一些人对父母连基本的赡养和关爱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孝顺了,这种行为和理念与传统孝德渐行渐远。针对此种状况,党中央适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方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此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去年开始,中央

3、电视台连续两届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无疑是想用这种方式掀起全社会对孝德教育和人伦亲情的关注。在刚刚结束的2014中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活动中,患有先天性血管瘤却要每天照顾患病妈妈的5岁女孩;看到用拾捡的废弃材料为高位截瘫的爸爸制作电脑架,帮助他开网店创业的阳光大男孩;看到了自己曾面对死亡却与患病的母亲不离不弃,梦想20年后成为一名厨师的坚强小姑娘;还看到了用勤奋抚慰重病的母亲,用坚强安慰失去亲人的父亲,用琴声延续着中华民族上千年孝行天下传统美德的提琴女孩,他们都是传承和践行中华孝德文化精髓的楷模。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

4、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新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让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在我国,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仍然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若干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而一个有三、四亿老年人的大国,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德建设,将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承接中华孝德美德,切实增强每一个孩子的公民责任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孝德文化教育和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孝德教育对加强小学生思想

5、道德建设,培养小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百善孝为先,我们所弘扬的真善美,都要从孝开始。孝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逻辑起点。通过孝德教育,使小学生真正懂得对父母敬奉孝德,由此推而广之,对其他亲人付出爱心,以至为素不相识的人施以善行,为班级、学校、家乡做贡献,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祖国和民族的责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成功,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本课题研究基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

6、程理念,特别是基于山东省“中小学新道德实验与研究”课题指导纲要的理论基础。实验研究开始,为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减少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努力夯实实验研究教师的理论基础。 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孝德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思想上认识、感悟、主动去身体力行才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内驱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体验的受教育环境,营造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孝德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

7、一部分,因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的孝德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采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孝德文化教育,把孝德文化教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主动认识和感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过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孝德文化本身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渴望,进而主动去学习、实践。同时,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现象、亲身体验、思考探究。由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引

8、导和矫正。四、研究的预期目标及主要内容(一)研究的预期目标我们试图通过研究,使学生初步具有孝敬的意识,掌握孝敬知识,养成良好的孝敬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反过来,社会、家庭又能更多地来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状况,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做孝敬标兵,构建和谐的社会,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着重探索了以下五方面的内容:1、探究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孝德教育提高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2、创建孝德教育所需的环境氛围。3、设立孝德文化课程,

9、编写孝德文化教育校本教材。4、着眼于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提高,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孝敬实践中完成自我教育,从中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德。5、重在使学生通过接受孝德教育很自然地发生四个迁移。一是学生“孝亲敬老”的情感迁移到尊师爱人上。二是学生“孝亲敬老”的情感迁移到爱班爱校上。三是学生“孝新敬老”的情感迁移到爱社区、爱家乡上。四是学生“孝亲爱家”的情感迁移到爱党爱国的崇高境界上。五、课题基本观点1、“孝德文化”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的文化传统。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2、“新孝德文化”新孝德是相对于传统孝德而言的,新孝德文化应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

10、相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公正、法治和责任感。3、“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孝德文化的发掘研究,探讨新孝德文化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法,探讨孝德教育对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六、课题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1、课题研究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针对性原则; 坚持知行统一原则。2、课题研究途径主题活动: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德教育;学科渗透:以课堂教学为辅助,学科教学渗透孝德教育;环境熏陶:以校园文化为熏陶,潜移默化影响孝德教育;实践养成:以制度为约束,强化行为习惯保障孝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3、课题研究方法:

11、调查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孝敬父母、尊长敬意识的感性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法。借助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直到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研究期间及时加强反思总结。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和日常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研究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个案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各班级推荐评选出的“孝德之星”等同学为个案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

12、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的变化,以点带面。七、课题实施的六项具体措施(一)创设浓郁的孝德教育环境,为学生养成自主孝敬习惯奠定基础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多看”中“多识”,进而“多问”。多彩的校园文化是一副画,学生可以在学习、欣赏中树立孝敬意识,培养孝敬能力。因此,我们立足现状,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让墙皮说话,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在校宣传窗设立“孝敬窗”;定期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孝敬教育”的专题节目;黑板报中增设“孝敬角”。总之,在整个孝敬教育中,学校力求把孝敬教育融入一景、一物、一事之中,为学生们的孝敬习惯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2、开设“知心屋”,为学生养成孝敬意识提供心理保障小

13、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待人处世较天真,但多迷惑。“知心屋”的开设,可以为众多学生找回自信与勇气。(二)创设孝德文化课,增进孝德教育的知识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教材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只能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有关孝心方面的内容。而学科课程中与孝心有关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有时教师运用起来显得牵强,教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另外,孝心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写在书本上,而应该付诸行动,要把孝心变为学生自觉地行动。实际上孝德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亲自去实践,让孝心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为此,计划编写以“孝德文化和公民责任意识”为主题的孝德课教材。

14、课程开设依托晨会、班队与思想品德课,间周一次。由班主任任“孝德课”辅导员,做到孝德课教学计划、时间、教材、教员的“四落实”。(三)设立“孝敬日”,布置孝敬作业,建立“孝德课”实践笔记为了把孝德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计划决定: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每年的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孝敬日”。要求每个学生,在“孝心工程”活动期间和“孝敬日”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劳动或社会公益劳动作为一项必做的家庭作业布置给每位学生,促使学生以各种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孝心和爱意。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当一天父母”的易位型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

15、,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会使他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独立位置,减少依赖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来自家庭的责任感,才可能渐渐演变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签订“协议书”,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孝德教育”对家庭和社会辐射功能。在孝德教育过程中,我校计划把开设“孝德课”放到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新型教育机制。我们准备与家长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规定双方在“孝德课”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如:学校的主要职责是以“孝德课”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意识。家长的主要职责是: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等方面,为子女作出表率,提高家庭的思想道德品位;家长要及时督查子女的言行举止,发现子女有违“孝德课”要求的不文明行为或其他问题,要及时教育、纠正,及时向老师报告等等。并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通报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改革和德育工作等情况,交流家长管教子女的经验等。(五)请进来,走出去,“孝德课”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深化“孝德课”教育,学校党支部、少工委计划广泛利用主题班会、课前教育、宣传橱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