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0529513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胡抗美在赣讲学稿 今天讲两个大的板块。第一板块讲什么是书法的本体,或者什么是书法;第二板块讲书法形式与书法创作。 一、关于书法本体或什么是书法 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我归纳了四个观点:写字不是书法;唐诗宋词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技法不是艺术;二王不是唯一的传统。 笫一,写字不是书法,既然不是书法,当然就不是艺术。王羲之早就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写字与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写字是交流、传达、记载信息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文以载道”,我们称之为实用功能。“文以载道”主要目的是实现其教化功能,它应当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写字有一个起码的标准,

2、就是横平竖直、工整匀称、间架结构合理,实用功能要求它必须强调书写内容的可识性和可读性。书法是什么?那就是“达其情性,性其哀乐”,它的表现对象是通过各种书法元素的组合与对比,所反映或传达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其实,写字不是书法是个十分艰难的命题,因为历史上写字与书法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存在着同步现象,从而使写字与书法成为一本算不清的账。加之,古代写字与书法的主体是同一个人群,都是文人士大夫,这对分清书法与写字,又带来一定的难度。古人称书法为小技,把从事书法创作视为余事,闲暇之余玩玩而已。言说书法为小技,是拿仕途与书法作比较的,那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统治阶级倡导的价值观,是文人士大夫的最高人生追求

3、,相比之下,书法成为闲暇之余的小技是很正常的。而今天,书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政治家成就事业、追求功名完全可以不依靠书法,而艺术家则需要把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并且付出毕生精力去研究去创作实践。这就是当下书法艺术的定位。 写字的出发点是实用,其表现对象是汉字,是汉字约定俗成的方式。张怀瓘在区分书法与写字时有一句十分精辟的话:“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写字写文章表达的是文本意思,而书法则一个点画便能表达心情、心绪。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我认为写字不是书法,是就书法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的当下而言的。如前所述,古代写字与书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整体而言,古人写字的过程基本

4、上也是书法训练的过程,因此这个观点对古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当下书法人与非书法人在书法与写字问题上的确存在着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我讲写字不是书法这个观点主要基于这一点。 第二,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和把写字当成书法一样,把书法家所书写的老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名言警句,佛语家训等当作书法内容,这又是一个天大误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某些书写素材来说明这一点。比如温庭筠有一首词叫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的内容很有味,书法家如果以这首词为创作素材,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也同词人一样,通过人物动作、细节描写,一个暗示接着一个暗示来表达深宫女子的春愁秋怨呢?

5、不是!书法家的创作,是书法家对作品的构思、书法家的情感,怎么能把书法家的情感拉扯到温庭筠那里去呢?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温庭筠的词对书法家来说,它只是一种素材、一种元素;而书法家的创作,是经过书法家的艺术构思,著作权完全属于书法家所有,与温庭筠毫无关系。这里有个是非问题:词人的词虽然是艺术,但它是文学艺术,绝对不是书法艺术。另外,这首菩萨蛮反映的是温庭筠的情感-愁与怨!而书法家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可能与之相反-喜悦、快乐!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我这里如此强调书家的情感表现,丝毫没有忽视诗词内容对书家情绪影响的意思,更没有忽视当下人们对书写素材内容选择的意思。我本人在创作中,除少量书写自己创作的诗词外,大部

6、分也选择了那些自己熟悉的唐诗宋词。我之所以提出唐诗宋词等文本内容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澄清什么是书法作品的内容,那就是笔墨如点画、结体、组、行、墨色等和空白在造型、组合对比中产生的关系。 第三,技法不是艺术。在讲技法不是艺术之前,我们必须肯定技法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技法是书法创作的基础,是我们学习书法最基本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技法解决了,才有谈论书法的资格,技法的高低,甚至影响到作品的优劣,但技法本身属于基本功训练,并不是艺术。书法家如果把技法当作自己的表现对象,那么,必将出现只见技法不见情感的形而下的重复,这样算不上艺术。书法创作是一种精神创作,是艺术创造,其表现对象应当是作者

7、的情感。书法技法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已经达到了极致,对于今天的书家而言,主要是在继承中的运用,一味的表现技法无疑是对古人的最简单重复。书法艺术不是模仿,是对社会的一种发现与认识。这种发现与认识,就是波普尔称之为的世界3。世界3就是书法家情感形式化符号创造,它有别于世界1物质自然世界,也有别于世界2人类的经验世界。既然书法技法不是书法艺术,那么我们怎么认识书法技法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呢?我不想再从理性思辨的角度来进行讨论,我们可以用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法篆刻国展已经有十届了,其中9届、10届大概收到投稿作品5万件左右,评审工作一般分初评、复评和终评、评奖几个阶段。初评阶段一般要淘汰

8、4万8千件作品,那么淘汰这4万8千件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传统技法!那些传统技法不过关的作品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被淘汰。复评要从2千件作品中再淘汰1千件,那么复评的标准是什么?是艺术的表现力!很显然,这里的表现力是以传统包括传统技法在内为基础的。终评需要从1千件作品中挑出五六十件获奖作品来,那么,挑选五六十件获奖作品的标准是什么?是艺术个性与艺术特色!不言而喻,这个性与特色中的传统技法被融入了艺术本体情感表达。 书法艺术到底是朗读的还是观看的,当前,存在着极大的争议。我提出一个观点,它是从视读到观看的转换。 古人因为社会意识形态及生产力封建落后等原因,人们所从事的行业没有明晰的分工。因此古代书法都

9、是阅读的,像兰亭序,寒食帖都是在实用中产生的,其欣赏一般都是通过阅读方式进行的。兰亭序不是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它的艺术性是在实用中被后人解读出来的,虽然出自自然,但在某种程度上却缺少书法艺术表现的自觉性。今天不一样了,创作就是创作,比如全国大展,很多作者为了参展,一幅作品要准备半年时间。由于书法生存环境的改变及人们欣赏方式的改变,书法作品展厅效应日渐突出,创作观念也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尤其一些展览作品,像丈二,丈八,要求的就是视觉冲击力。再者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后,突出了情感的表达。情,是艺术家的性情;情感,不仅是书法家个人的,而且是社会的、时代的、人类的,如果仅仅是个人的,他的作品格调也

10、高不到哪里去。 情感的表达用阅读文本方式是无法进行的。但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解读,这就是大与小、长与短、粗与细、正与侧、离与合、浓与枯、黑与白等等在组合、对比中产生的关系;白与白的呼应,墨与墨的顾盼其实也是一种关系。为什么有大与小、长与短、粗与细、正与侧、离与合等的不同?为什么有浓墨,淡墨,枯墨?不同的造型与墨色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是情感外化的一种结果。但必须指出,这些与情感的起伏变化不是直接对应的。 创作中各种造型,如点画的造型,结体的造型,组的造型,行的造型,块的造型,区域的造型等,不同的造型组合在一起,在同一平面上表现立体,在一幅作品表现出不同的图式,这些只有用艺术审美的观点才能解读出来。

11、书法不是简单的认字,而要通过作品的画面、情感、组合对比关系等,解读出意境、美感来。诗人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通过识读来领悟诗人愁绪的;书法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通过解读书法各种要素组合对比产生的关系来领悟书法家表现世界、认识世界情感的。 所以今天的书法是观看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因为它的文本意义和创作内容不是一回事。比如说写“自强不息”四个字,在创作的时候,我要创作的是点画、结体的新造型和点画之间、结体之间的关系,还有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等。书法创作的时候可能没有去想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些,表现的重点不在这里,这就是艺术和文本的区

12、别。这里涉及到书法叙述的顺序问题,我们强调图式,因此特别注重整体效果,特别注重章法。这和传统阅读方式不一样,传统阅读方式首先看作品的点画,再看它的结体,注重笔笔中锋,字字精道,这作为基本功训练,作为局部是需要的,但作为一幅作品的整体,我认为这个作品很难看下去,因为没什么起伏,没有什么波澜。书法创作就是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没有局部利益牺牲,就没有整体利益的美感,所以我们今天的观赏方式是先从宏观,然后到微观,跟过去从微观逐步到整篇章法,甚至不考虑整体效果是有区别的。 刘:您强调书法作品不是文本式的,而是图式的;不是阅读的,而是观看的。那么书写的内容是否就不重要了?在您的展览上我也听到这样的疑问,情

13、感与形式这个主题恰恰把内容给忘记了? 胡:谈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书法的内容?沈鹏先生提出书法的形式即内容,我很赞同。只有情感的融入,形式才是活的,才是有内涵的。仅有孤立的形式,艺术是不能生存的,更不是好的艺术品。书法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这是我们认识书法本体的一个基础。艺术的创作最终是感情的抒发,书法家的情感表现在各种关系中,同时又贯穿于书法创作始终,乃至书法的欣赏也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 我认为写字不是书法,王羲之早就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字写的好看写的工整就是书法,其实写字与书法有一个分水岭,写字就是为了“文以载道”,是传

14、达信息的,是实用的,而书法是表情、抒情的,是艺术性的东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几句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十三个字传达的是文字组合后的文本意义,它告诉阅读的人们,柳永当初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文字组合。其实,柳永把这十三个字组合起来,有他独特的词意追求,营造的是“凄凉、孤独”的文学意境, 这是艺术,但不是书法艺术,是文学艺术。文学的这种艺术性不会因为使用电脑打印而发生变化。同样以这十三个字为素材创作出的书法艺术效果,如果用电脑打印出来就根本不存在了,甚至同一书法家在不同时间创作的艺术效果也迥然不同。因为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可能没有词人的那种孤独,没有触景生情的意思,他要

15、考虑的是中锋、侧笔、藏锋、露锋及点画空间的组合对比等。 我一直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说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等不是书法的内容,某一个诗人诗的创作,表达的是诗人的情感;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表现的则是书法家的情感,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把诗人诗的内容当作书法家书法作品的内容。我这么讲,首先肯定的了诗词的文学艺术性,同时,从来也没否认过诗词内容对书法家的滋养作用。但是,诗词等书写素材的内容无论如何都不是书法作品的内容,这一点应该澄清。 第四,二王不是唯一的传统。中国书法的传统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方方面面,不同时代的不同书法家都在为这个传统不断积累,其中也包括民间书法。一提到书法传统,就认定为二王,如果作

16、品中没有二王,就认为缺乏传统,这是对传统的一个极大误解。中国书法传统资源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张迁、乙瑛、曹全、二王、张旭怀素、苏黄米蔡等是传统,原始洞穴里的一条线也是传统,从原始洞穴的线到新石器时代的符号等,都是一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精神启示了中国汉字和中国书法的诞生。因此,民间砖瓦铭、造像、碑刻等,都是一种精神的孕育,一种精神的表现,就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经典。我一直认为,书法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官方,一条是民间;一条是经典规范,一条是自由发挥。民间的,经过官方总结,其经验得到官方认可就变成了经典。经典具有普遍美的法则,因此官方将其作为秩序进行倡导。任何秩序都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于是民间的自由发挥又诞生了新的经验,为经典提供了新的支持。再于是,经典在得到新生力量补充后,使经典更加丰富,同时也使经典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展。可惜的是,世代在书法的传承中,只关注了经典而冷落了民间。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