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

上传人:ley****旋绿 文档编号:150525472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家庭的记忆》说课稿(共2课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的记忆说课稿 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的6个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1、 说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传统节日的家”和“语言文字家”的教学内容。位于第8184页。本课的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学生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之外,还需要对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

2、单位进行一定的社会性学习。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二、说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本课让学生理解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为传统文化可能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比较脱节,为了让传统文化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教材选择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作为切入口,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2.能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

3、难点: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请孩子带上自己现在家庭的全家福照片。2.请每个孩子自己准备1个汉族方言的家庭称呼。3.请孩子做“我的小家史”调查,并填写教师下发的调查表。教师准备1.准备彩色卡纸“我的家庭幸福树”。(根据教材中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设计一棵大树的形状的结构图)2.准备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里有许多人,家里会发生许多事,让这些人和事都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板书:家庭的记忆。师:首先,我们来听

4、一首歌让爱住我家,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唱。师:这首歌曲中的一家有几口人呢?播放三位学生的家庭照片课件,看到自己照片的同学站起来。师:请这几位出示家庭照片的同学分别来介绍一下照片中的家人,你怎么称呼他们?(三位学生依次介绍并说出称谓)二、新知讲授活动一:我的家庭幸福树师:同学们,请你们都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让同桌猜猜照片上的人都是你的什么人。(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分享交流,教师参与、关注、了解学生对家庭成员关系与称呼的掌握,并帮助纠正错误的称呼等等。)师:同学们,刚才你了解了同桌的家人。如果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树的话,老人是根,成年人是枝干,孩子是树顶细碎的枝叶。现在拿出老师给你们发的“我的家庭幸福树”

5、卡纸,请大家填一填。(学生填写幸福树)师:大家填好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家庭幸福树吧!(学生根据人物关系,用本地口语说出家庭中成员之间的称呼。)学生发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与称呼。师:孩子们,你们都说得非常好,介绍得非常清楚。那你知道我们口语中的这些称呼在普通话里又怎么说吗?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一看78页上的“家庭关系示意图”,用普通话的称呼把它填写完整。师:孩子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师: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师:说得真好!请再看看“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师:现在,我们把这么多称呼

6、都种在“我的家庭幸福树”上。教师主板书:课前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手绘一棵“我的家庭幸福树”。树根从左到右板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树干从左到右板书:伯父伯母、姑姑姑父、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姨妈姨父树枝叶从左到右板书:堂兄弟姐妹、我和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活动二:家庭称呼抢答赛师:孩子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称呼都弄明白了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一轮抢答赛吧!(副板书:分组积分)师:请看大屏幕上的游戏规则。老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发现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要的棒多了,除了刚才这些,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吗?(预设:我是我表弟的什么?我

7、是堂姐的什么?)师: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大家来算算积分,哪个小组最厉害?(教师对小组积分点评,鼓励表扬获胜的小组。)活动三:“家史”小调查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个家史小调查,请大家先组内分享交流“我的小家史”。再推荐一位同学来全班分享“我的小家史”,好吗?(PPT出示小组分享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庭大事的?在你的生活中,下次若是你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要怎么做?)小组推荐的学生全班分享。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的调查表,比较下爸爸妈妈和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师:妈妈爸爸的童年和我们相比有了很多的不同,很大的改变,那是因为时代不一样

8、。师:你们向爸爸妈妈学到他们小时候玩的游戏没有?请愿意展示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大家展示跟爸爸妈妈学到的游戏。(学生展示)师:你学得真不错!师:大家对“我的小家史”调查得可真仔细,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家庭大事,还分享给同学们很多有趣的事情与游戏!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让我们爱自己的家,为家多做一些事。五、板书设计:12、家庭的记忆每个家庭成员的称呼家庭的记忆说课稿 第二课时一、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核心素养点体现:人文情怀、审美情趣)2能力与方法:通过采访、调

9、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小竞赛,制作简报等形式发现语言文字中的“家”。(核心素养点体现:乐学善学、审美情趣、信息意识)。3知识:知道“年夜饭”的定义,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核心素养点体现:理性思维、勇于探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即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的语言文字。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欢快的视频,请同学们看屏幕。思考:1、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播放过年回家视频课件)

10、2、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对,过春节回家,跟家人团聚,快快乐乐迎新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我们的风俗习惯,也是我们中国人重视家庭的重要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传统节日的家”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过春节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初步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核心素养点体现: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二、活动一:传统节日中的“家”过度:我们过春节,最重视的是哪一天啊?(除夕)因为除夕这一天,我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团聚,吃年夜饭。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团圆。吃“年夜饭”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都要与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

11、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1、看,这是曹老师所教的育红小学三年六班同学“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除夕都要吃年夜饭,你能说说你家是怎样过的吗?2、学生自主发言汇报讨论结果。3、我们发现每家的“年夜饭”都要有“鱼”“饺子”“年糕”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同学全家人吃年夜饭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心情,并从中体会这个习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拉近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以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可以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核心素养点体现:人文情怀、审美情趣4、在我们国家,除了春节以外,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出示表格)5、小组合

12、作在书上完成。6、同学汇报交流。总结:“家”是温暖的归巢,有家才有爱。所以我们才会思念逝去的亲人,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家是我们人生的加油站。家是我们幸福的芳草地。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传统节日中进一步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核心素养点体现:理性思维、勇于探究)三、活动二:语言文字中的“家”过度:看,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就研究出“家”字的不同写法,可见古人对家庭的重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在我们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板书 这个活动我们以“小竞赛”的形式来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设计意图:以“小竞赛”的形式了解“语言文

13、字中的家”是另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口,即在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核心素养点体现:乐学善学、审美情趣、信息意识、理性思维、勇于探究1、说内容:(1)竞赛题的内容都与家有关,这些题都选自书上P83页内容,竞赛前老师会给你们一些学习和准备的时间。(2)竞赛题的形式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加分题”“必答题”内容比较简单,答案在书中直接能找到。每组必须回答。“抢答题”内容需要认真思考后才能回答正确。每组都可抢答。“加分题”内容需要平时读书、学习积累才能回答正确。答题正确给所在小组奖励一面红旗,最后获胜小组的每位同学获得一枚老师亲手制作书写的“家”小

14、书签。2、小组同学看书学习交流。3、进行竞赛。4、评比结果,颁发奖品。5、总结:中国人重视家庭,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同学也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传统观念。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精神的营养站,我们一生离不开它,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家。最后祝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家庭幸福、美满。设计意图:“小竞赛”的形式进行”,目的是要关注学生尽量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角色意识(隐藏教师角色)由单纯的发问者转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在竞赛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核心素养点体现:乐学善学、审美情趣、信息意识、理性思维、勇于探究。三、板书设计:12、家庭的记忆传统节日中的 “家” 重视语言文字中的 六、教学反思:本框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在前两节内容对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本节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了解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激发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也帮助学生积极培养和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关系。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