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051883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奉献是一首人生壮歌马栏精神演讲材料之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今年十月,历时六载的马栏引水工程终于建成通水。桃曲坡人六年的苦战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毫无疑问,广大建设者在鏖战中所凝聚的马栏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当我请一线人员谈谈他们的感人事迹时,他们都是一样的回答:没啥说的,那都是咱本份的工作,换了你们,也会那样做的。我想,这不是他们的搪塞之词,因为他们已经真的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掌子面研究地质问题,多少次默默地穿梭在地下 400 米深处的隧洞中,趟着淤泥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让我们将时光拉回到一九八九年。在工程初期,勘测小组扛着仪器穿梭

2、在人迹罕至的大山中。每天,踏着清晨的露水上山,披着星星月亮回营地。他们白天翻山越岭在野外实测,晚上在临时搭起的工棚里绘制图纸。方便面和水壶伴着他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经过半年的辛勤劳作,顺利完成了实测任务。为了使工程尽快开工,这些工程先遣人员还在荒山野岭中修筑了 17.5 公里的施工便道,架设了 15 公里的高压电线。山高坡陡,危岩耸立,荆棘遍布,建设者们硬是把成吨成吨的电线杆一步一步挪上山,把修路的炸药、机械一步一步抬到了人迹罕至的施工点。今天,我们沿着当年的足迹追寻,那些感人的印迹仍然依稀可见。一九九三年,工程终于正式动工了。此后,桃曲坡人便走上了2一条奉献自我、战胜自然的漫漫长路。我

3、第一次去马栏工地,就被那儿的自然美景所吸引,更被建设者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马栏的天是一片洁净的蓝,树是纤尘不染的绿,群山连绵起伏,河水清澈见底。但我终于发现这出世的宁静后面却饱藏着生活的艰辛。老爷岭山大沟深,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夏日里肥大的牛虻成群结队向人们进攻,叮得人疼痒难耐;冬天里零下 20 度的严寒,冻得连门窗都打不开,更不用说寒风怒号大雪封山时少吃没喝是常有的事,甚至几十天吃不到一口蔬菜也不足为奇。油毡做瓦,木板为墙,风挟炊烟山顶飘,月伴鼾声响。这就是工程建设者的生活环境。但是,工作环境的险恶更是难以表述。老爷岭隧洞围岩松软,多有裂隙、断层,地下水极其丰富,洞内水流如注。进

4、洞上班即使没有塌方危险,也会把浑身里里外外都浇个湿透。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夜,监理人员在爬出斜井之后,往往是来不及走进工棚,衣服就已经冻得硬邦邦的,象盔甲一样凝固在身上。长期处于潮湿的隧洞中,人们都不同程度的得了关节病。下班后,来不及吃饭,都要先用电炉子烤烤酸困的双腿。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仍没有吓住桃曲坡人,没有吓走施工企业,他们在一寸又一寸地艰难掘进,一次又一次地顽强拼搏。巍巍峻峭的老爷岭在默默地记载着一群英雄的名字,奔流不息的马栏河在平静的诉说创业者的感人事迹。党九社是庙湾监理所所长,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年老体弱,却在辛苦劳作之后,盼着儿子能回来过个团圆年。但连续三年的殷殷3期盼,都使老人失望

5、了。1997 年,隧洞年底全线贯通的指令发出后,全体工程人员都上足了弦,鼓足了劲,老爷岭脚下吹响了大决战的号角。这时,党九社收到一封家信,原来他母亲已经病危。在信中,白发的娘亲几乎是在求儿子:“儿啊,我怕活不长了,你就回来,回来陪娘过一个团圆年吧!”党九社默默地把信装进了口袋。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他含着热泪,在井下 400 米深处为家人祝福,为母亲祈祷。但春节刚过,他的母亲却带着永远的遗憾去世了。提起这些,党九社,这位在危险面前毫不退缩的硬汉子却流下了心酸的泪水。我们不忍心问及党九社那时那地的感受,但试问我们哪一位不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工程人并不是铁石心肠!他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九六年的

6、春节,风雪交加的马栏工地贴着这样一幅对联:“迎新春倍加伤感,为引水情洒工地” 。它真实地反映了坚守在工地一线的将士,对父母家人的眷恋和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艰苦的环境,陶冶着人的情操,磨炼着人的意志,这里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马栏指挥部里,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十好几个,最大的烦恼是婚姻问题。天天守着隧洞,守着大山,哪有时间去谈情说爱!好不容易有个对象,没有时间发展就泡了汤。一位年仅 25 岁的大学毕业生何文强,1996 年分配到马栏工地,尽管恶劣的工作环境使他感到吃惊,但在周围同事的影响下,他很快就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成为监理所的技术骨干。1997 年 3 月,有人给他在耀县介

7、绍了一位女朋4友,多次捎话让他回去见面,但所里实行的是跟班作业,大家已经十分辛苦,他实在不忍心让其他同志代班,就一直坚守岗位。无奈,那位姑娘从耀县风尘仆仆赶到马栏工地,俩人就在工地见了面。不知是小伙子聪明能干,还是被建设者的精神所感动,姑娘竟然喜欢上了这位有事业心、吃苦肯干的年轻人。他们的良缘一时在工地上传为佳话。当城市里的情侣手挽手、肩并肩悠闲地漫步在花前月下时,谁又会想到深山老林中还有一群与寂寞为伴的人们!可老爷岭却记着,记着我们水利职工所奉献的一切!“既想把事情干成,又想过舒适的日子,天下哪有这样的事。 ”这是工程指挥部田德顺指挥常讲的一句话。他是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是重大事务的决策者,在

8、他的主持下,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加快工程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用他的行动影响着群众,感召着职工。他对工程倾注了一腔热情,对家人却深藏着满腹内疚。一九九七年四月中旬,在蒲城的家人一次次打来电话,告诉他父亲病重。当时,他正在工地忙于研究施工方案,没有回去。4 月 20 日,家里再次电告父亲病危,他才匆忙于傍晚赶回家,连夜把父亲送到医院。医生抱怨说,再晚几个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整整一个晚上,他在老人的床前守护者,思考着,忏悔着。感到欠父母的太多太多,恨不得在一个晚上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老人。老人也紧紧攥着儿子的手,害怕他突然走掉。但第二天一大早,老人还正在输血,未能脱离

9、危险的时候,却眼巴巴地看着5儿子离去了。在父亲病床前,田德顺只能付出这难得的十二个小时。对老人,他有无限的愧疚,但工地更拴着他的心。这里的领导,这里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的把事业当作第一生命,把责任看的重于泰山。老爷岭隧洞塌方频繁剧烈,工程建设者付出的不仅仅是休息日,不仅仅是青春年华。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工程指挥部的年轻人都逐步成熟起来,在工程最艰巨的时候,纷纷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愿意接受火线考验,愿意为工程付出一切!他们经受了火线考验,也为工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在工地上,马栏所所长张满囤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用自己质朴的言行感召着他周围的年轻人。马栏监理所负责工程的 A 标段,排水一

10、直是一大难题。一九九七年的一天,排水电机出现了故障,大水再次涌向掌子面,若不及时排除,将会导致两天没有进尺。五十二岁的张满囤,硬是在齐腰深的水中干了十二个小时,而当天他的女儿刚好来工地探望父亲。原来工期紧,老所长已经七、八个月没有回家,老伴很惦念,怕出了事,让女儿从富平老家来工地看看。女儿来到工地,见不到爸爸很着急。无论其他人怎么劝,她都不信,非要到洞口去等,直到夜里一点钟,老张才被其他人赶了上来。看到父亲更加黑瘦的脸庞,女儿的眼睛湿润了,赶紧扶父亲回到工棚。等老张脱下上衣,女儿见他浑身都贴满了风湿膏时,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失声说道:“爸爸,咱们回家吧,我宁愿养活你一辈子。 ”而此刻的

11、老张却平静的安慰女儿:“没啥,我已经是五十多6岁的人啦,还能干几天,不能让年轻人笑话咱。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令人心碎的话语。在与老爷岭作斗争的六年中,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桃曲坡人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以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五种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以血肉之躯向岿然不动的老爷岭宣战!一切都过去了。山还是连绵逶迤的山,水还是甘甜清冽的水,但这山目睹了一场没有枪声的战争,这水也将永远地改道,欢快地流向桃曲坡水库。在人生征途上,桃曲坡人多了一段与苦难和艰险作斗争的经历。马栏的清风,浇铸了一种精神。无私奉献这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桃曲坡发展的前途中战事依然艰难,但是拥有了这种源远流长的精神,拥有这样一支百

12、炼成钢的水利大军,我们桃曲坡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陕西的水利事业将蓬勃发展!7敢于和大山拼搏的人们马栏精神演讲材料之二: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朋友们,站在这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要说的,是我的那些伙伴们奋战六年之久的马栏,以及那儿的山、那儿的水、那儿的人和他们的血泪凝结的那行行足迹。马栏,坐落于陕甘宁交界处的大山中,人们都说那儿很有灵气,老爷岭连绵起伏,象山里人一样,结实而厚道,山的四季被装扮得很美,美得让人留恋。嫩绿中点缀朵朵粉红的是春,随山势起伏的墨绿是夏,红黄绿交错变化的是秋,银装素裹的是冬。河水由山泉汇聚而成,水清见底,缓缓流去,让人想到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马栏,这就是宁

13、静迷人的马栏,这就是富有诗情画意的马栏。然而,谁能想到,自从一九九三年五月,数百名工程建设者开进这里后,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竟由此展开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拼搏。马栏河引水工程是为解决铜川四十万人民生活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工程,关键部位老爷岭隧洞全长 11.49 公里,断面小、埋深大、涌水量多、地质复杂。200400 米的埋深,每天就有 4000 多立方8米的涌水量,加之隧洞围岩为泥质砂岩,岩质松软,强度低,遇水软化。膨胀的软岩在高埋深和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坍塌异常剧烈。工程共遇到破碎带 4000 多米,断层 80 余条,大的塌方 20多次,最大塌落高度 8.5 米,塌落长度

14、 20 米。因受地形限制仅布设两个斜井,通风、排水、供电、运输十分困难。马栏引水隧洞,是罕见的深埋软岩小断面超长隧洞,是陕西水利史上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重点水利工程。“淤泥万米洞,险恶伴身旁,是夜不见星,无云雨依旧” 。这就是马栏引水隧洞的真实写照。500 米的斜井,20 度的斜坡,洞顶雨水如注,脚下淤泥过膝。每天,我们的工程监理人员都是一身水、两脚泥行进在长长的隧洞中,有时不得不踩着钢轨行走,一个来回就是五六公里,一呆就是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六年了,漫长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在洞内经历的磨难谁能说清?工地的繁忙紧张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硝烟弥漫的掌子面,喧闹不息的搅拌场,往返不停的运料

15、车,灯火通明的研究室,重重叠叠,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留下他们匆匆忙忙的足迹。春夏秋冬,工程建设者默默地穿行在漆黑的隧洞中,头顶的矿灯如同跳跃的生命之火,汗水挂在那些苍白焦灼的脸庞上,顺着急促的喘息滴滴落下,被马栏河水带向了远方。就是这支血气方刚的建设队伍,以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和勇气,震撼着傲然诡变的老爷岭。在塌方剧烈地段,掌子面随时都潜伏着危机。一九九六年九月9十一日,工人们照常下井了。一排炮放过之后,穿过硝烟,值班班长忐忑不安地查看情况,忽然有人喊“哎呀不好,快跑!”话音刚落,掌子面就塌了下来。电线被塌断了,顿时现场一片漆黑,工人们互相喊着战友的名字向外跑,十几个鲜活的生命一下子陷入了极

16、度的恐慌之中。忽然,他们发现少了一个人, “有人被埋住了!”班长立即组织抢救。这时候,谁也顾不得有继续坍塌的危险,硬是摸索着搬开一块块石头,把战友从石碴堆里刨了出来。事后,我见到了那位被埋的工人,他说,有一块巨石把他挤到了洞角,他一点都动弹不带,塌落的碎石很快堵住了周围的空间,他根本喊不出声。问他当时在想什么,他说, “我只想着一定得出去!”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最伟大的武器就是他熊熊燃烧的灵魂。马栏引水工程,正是由于这灵魂的燃烧,才更加热烈,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勇往直前。工程指挥部年轻人“垄断”着工地,这是马栏工程建设的一大景观,十几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分布在工程的各个角落,创造了工程建设的奇迹。秦鹏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掰手指算起来他已经同隧洞打交道五个年头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令人心痛的日子。在A 标出现塌方后的支护实验阶段,全封闭钢支护方案被最后确定,他卷起图纸,投入到第一批支护施工中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检查落实,测轴线、量高程、紧螺丝、背木板,一架、二架、三架直至第一批钢支撑全部成功,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