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50518580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试析“三言”中的商人妇形象 冯梦龙的著作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然其影响颇大的要数对通俗文学的倡导和实践。“三言”是冯梦龙实践其文艺理论的一个综合体,“三言”的成就不只是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充斥着一股浓厚的市民生活气息,富有深厚的社会底蕴。经济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可以看到,冯梦龙“三言”中明代的短篇话本小说占了绝大部分,商贾作为这个新兴阶层的一部分,成为“三言”中不可多得的精彩篇目。因而,前人对商贾小说的研究和文人形象,以及对冯梦龙的世界观和情教观研究的占多数。当然,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也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兴趣。纵观前人的著作,对与作

2、品中商人妇形象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冯梦龙的生平和著作来诉说冯梦龙对于女性形象的关注和研究,从而肯定这一类女性形象存在的深刻意义。萧欣桥话本小说史中在讲到冯梦龙的著作和生平时,说道:冯梦龙虽出身于“理学名家”,却因难入仕途而放浪。在狎妓成风的明末,他也结交了一些青楼女子,其中有吴地名妓,如侯慧卿、冯喜生等,多次为妓女作传,如张润传爱生传万生传等,并且聂付生的冯梦龙研究中提到了冯梦龙曾爱过侯慧卿,并遇到其“三言”中孙富的经历,却因窘困没有赢得芳心。这期间他把爱情看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正因为冯梦龙穿梭在众多女性的生活世界,对她们报以怜惜和尊敬,因而其笔下的商人妇形象不再沦为男人和婚

3、姻的一个工具。二、从唐代商人妇的角色出发,对比唐宋两个朝代中商人妇形象的异同和演变。唐代商人妇生活的浪漫多姿和沉闷愁苦是并行不悖的,尤其是中唐后,儒学、礼教的逐渐复兴,宋军风在唐代商人妇家庭生活探微中认为,唐代商人妇的物质条件贫富迥然,但保障了她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于此同时,由于商人外出经商,留给商人妇的是寂寞愁苦的精神世界,并且还要忍受强势权贵的摆布。这在“三言”中的商人妇描述中是比较罕见的。同时,在唐代,商人妇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所抛弃是常事,然而,三言中的商人,由于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思想的多元化,多表现的是重情重利的一面。唐代商人妇多借助于神祗作为心灵慰藉,消遣时光,许多商人妇在丧夫之后遁入空门

4、,而明代商人妇面临此情景或另寻归宿,或守志不嫁。可见,道佛对商人妇的渗透力,唐代显得更为强劲。田欣宋代守家商人妇的生活困境与摆脱认为守家的商人妇面临维持家庭生计之难,并且有的商人妇通过私通来摆脱家中的经济困境和寻求情感的寄托。而冯梦龙笔下的商人妇,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的,不多见贫困的痕迹。三、从明代社会意识形态变迁以及商贾形象来表现商人妇的新特点。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艺思潮的浸润,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有相当的影响。逐渐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宋明理学强调的妇女从一而终的观念已经被冲击,改嫁是为社会所理解的。邱少雄试论“三言”中的商贾小说指出基于对人的尊重,改造传统的贞节观念,特别是蒋兴哥

5、对于妻子王三巧的态度,反应了封建贞操观念在商人阶层中的淡化。于此同时,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文主义思潮唤醒了不少人的个人意识,表现了对掌握自身命运的需要。王菂的试论“三言”中的爱情婚姻观表现了社会各阶层女子对爱情的追求,“三言”中的女性往往突破封建门第观念,去追求自由的幸福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时的勇敢和执着。而且,青年女子追求的对象大多不是贵族子弟和秀才,而是来自市井的商贩子弟,因而此类商人妇的出现有了社会背景的依托。四、探索“三言”中的妓女形象和女性形象的总体特征。三言中的妓女们美丽、聪明、机智,她们坚定执着追求着自由、平等做人的权利,展现着世俗与优雅、低贱与高尚的复合性格,洪娟论“三

6、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一文中提到,三言中的妓女因久有从良之志,虽变得世俗,下贱,正因为这种没有地位和尊严的生活,让她们产生了坚决的反抗,挣脱被奴役的地位,她们抛开门第、金钱或科举等势利因素,更看重对方“老实”。一改传统娼妓形象对于商人的鄙视和轻贱,妓女的这种爱情理想,是晚明人性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刘军华冯梦龙“情教观”与“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同样谈到,“三言”中的妇女在选择婚恋对象的条件时,提倡男女双方要相互尊重和平等互爱,重视真情,已逐步摒弃了旧婚姻原则的约束。在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妇女形象中的普遍人情,一种更广的真、善、美的情感。文章通过对爱情追求的思想变化来变现女性的思想解放和独

7、立的人格魅力。五、从冯梦龙的情教思想来解读其对女性爱情人欲的态度。聂付生冯梦龙研究从冯梦龙情教思想的逻辑发展,情欲妇女情教来叙述,从中体现了其肯定“情欲”存在的合理性,极力张扬妇女的才智,试图从理论上来寻找男女平等的依据。刘军华冯梦龙“情教观”与“三言”中的女性形象认为冯梦龙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认为婚姻自主问题上是对“情教”的肯定。冯梦龙塑造了诸多的妇女形象,通过女性主题的开拓,来宣扬其“情教论”。当然以上只是对女性形象研究的大体分类,无法涉及每个研究的领域。“三言”中女性既有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也有追求情欲的享受,有超凡的学识才干,她们中有守望商人的归来,也有卓越的经营才能,甚至胜如男

8、子,这种胸怀和做人的魄力很值得后人欣赏。虽然,前辈们对“三言”的女性形象有过多角度的论述,然而尚有个性的视角可以解读。从这些大量的商贾小说以及对女性形象的解读中,商人妇这一类独特的女性视角可以深入的探讨。从其爱情观、人生观、经营方法等方面,展开不同的论述,获得不同的艺术价值。将“三言”中的这一类女性形象,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分为不同的几种个性,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个性突出的商人妇作为研究对象,从其追求爱情,与丈夫相处,独守空房,遭遇变故等方面,展现她们悲欢离合的不同遭遇,并以商人的言行来侧面烘托商人妇的性格特征,将此放在思想与经济各有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并探究冯梦龙的思想理论。力求将这类独特的女性真

9、实的还原于那个时代。主要参考文献:1王桂清.冯梦龙的世界观与“三言”对商人的描写J. 学术交流,1997,(01)2邱绍雄.试论“三言”中的商贾小说J. 云梦学刊, 2001,(06)3人弋. 世纪回眸:冯梦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殷都学刊, 2001,(02)4冯梦龙.醒世恒言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5冯梦龙.喻世明言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6冯梦龙.警世通言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7聂付生.冯梦龙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28 徐庆海. 浅析“三言”“二拍”中商贾小说及其所刻画的商贾形象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 2008,(05) 9 王菂. 试论“三言”中的爱情婚姻观

10、J. 景德镇高专学报, 1994,(01)10 朱全福. 论“言”、“二拍”中的商贾之道J明清小说研究, 1996,(04)11 洪娟. 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D.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12刘海涛. “三言”“二拍”中的商贾小说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06 13萧欣桥.话本小说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4邱少雄.中国商贾小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张振钧.毛德富,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16刘军华.冯梦龙“情教观”与“三言”中的女性形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17胡小安.从三言、二拍看明代中后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18田欣.宋代守家商人妇的生活困境与摆脱J.兰台世界.2010(01)19宋军风.唐代商人妇家庭生活探微J.齐鲁学刊.2005(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