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150512998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评价(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黄丹青,2020年初中化学中考评价,化学命题的意图和目的,以“发挥试卷评价对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推进课程改革”为评价的最终归宿: 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于学科素养的命题原则及特点,命题原则,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命题,考查核心和主干知识 基础性 关注素养目标,突出化学观及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养成 时代性 关注化学、技术、社会及环境的相互关系,考查学科知识的应用 应用性 突出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导向性 突出化

2、学学科特征,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科学性,中考命题趋势,基于学科素养的化学命题原则及特点,考试的功能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 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的矛盾 考试的形式 全省一份卷 差异性与统一性的矛盾 难度控制 义务教育的需要与高中招生的需要的矛盾 命题人员的素养和命题工作的条件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响命题的几个主要因素,基于学科素养的福建初中化学中考命题特点,2020年福建初中化学考试结果,分卷总体成绩,第I卷数据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难度值 0.7以上的容易题共5题,0.4-0.7之间的共4题,低于0.4的较难试题共1题。从区分度角度看,区分度在0.4以上的试题共

3、8题。 第卷数据测试结果总体分析 难度值在0.4以下有7个采分点,0.40.7的有21个采分点,0.7以上的有10个采分点。其中,较难题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14.3%,容易题占非选择题总分值的21.4%。第卷各题区分度几乎都在0.4以上。,1. 精选情境素材,彰显育人价值,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特色,2. 重视核心知识,发挥导向功能,3. 紧密联系实际,展现学科魅力,4. 精心设置问题,测评学科素养,1. 精选情境素材,彰显育人价值,12.(9分)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填标号)。 A. 卧薪尝胆 B. 釜底抽薪 C. 火上浇油 D. 煽风点

4、火 E. 杯水车薪 F. 星火燎原 G. 有的放矢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 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 。 “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 。,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2. 重视核心知识,发挥导向功能,表1.试卷采分点涉及课程标准考查点一览表,表2.试卷采分点涉及指导意见考查点一览表,1 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

5、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 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过氧化氢(H2O2) B乙醇(C2H6O) C三氯甲烷(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 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 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9 下列实

6、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16.(9分)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3. 紧密联系实际,展现学科魅力, 依据表中信息,将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与水按质量比为1 : 进行稀释,即可用于餐具消毒。 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Cl2)。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HCl + NaClO = + Cl2+ H2O,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14.(9分)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

7、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 。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 源危机的设想:,4. 精心设置问题,测评学科素养,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典型试题分析(

8、2020年中考),15.(10分)“铜的循环”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反应为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预测该反应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写一个)。 (3)Y是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利用反应的转化原理,除去FeSO4 溶液中的少量CuSO4。 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别是 、 。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暴露在空气 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

9、_(填化学式),【实验一】配制溶液。(1)用NaOH固体配制20 g 20% 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A. 胶头滴管 B. 酒精灯 C. 量筒 D. 烧杯 E. 玻璃棒 【实验二】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 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 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 学得出“CO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 。,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实验三】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 CaCl2溶液呈中性; ii. CaCl2 + 2N

10、aOH = Ca(OH)2+ 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 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 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 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 (5)步骤中,若观察到 (填现象), 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典型试题分析(2020年中考),基于思维建模的问题设计,素养:思想方法,学术情境,学术问题,生活情

11、境,学科情境,现实问题,学科问题,良不构结到好良构结,简单假设到复杂真实,建构与创造,对教师的要求,明确教学/测量目标选择教学/测试载体确定教学/测试任务 情境转换问题转换 搭建教学/试题框架试测教学/试题模型校正,教学与应试能力、学科素养的对接,思考与创新,思考与创新,某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探究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热效应,测得烧杯中溶液温度随加入a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01,通过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渗透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注重学科的思维本质和基础,培养创新意识。 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某共识,体现知识导向、能力导向价值导向,体现化学的学习价值及育人价值。 智

12、慧是对知识的深刻领悟之后的融会贯通和巧妙运用,是对问题进行恰当分析和解决的综合能力,是具有“元”性质的高阶素养。,教学目标取向:从“学以致知”到“学以致慧”, 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构想,0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从“知识点”到“知识结构”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突出教材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不教”而教(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以讲代教、简单训练”到“针对性追问和引导”,问题(精简、精选) 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为“真学”而学 被动参与(以听代学、以练补学)积极参与(发现探究,发散、批判思维) 接受型学习(他主学习)质疑型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视角:从“教程”到“学程”,使理想的 课程目标真正转化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积极变化。,教学构想,用挑战性任务统整核心知识,从“问题”到“问题结构”。 设计环环相扣的挑战性任务(交流、交锋、交融) 认知视角和认知路径的变化:教学评一体化 感知和体验反思和感悟问题的解决经验(认识角度、思路水平) 课堂氛围的变化:表现在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 虚假繁荣(媒体广场)凸显“学习感”的课堂模式(寻求后续生长点),课堂价值取向:从“以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以任务中心的课堂”,创设积极向上的化学课堂文化。,03,教学构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