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95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50510139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95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9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9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A.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已形成 B.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C.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D.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2有学者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该观点认为,如果以西周为中心,则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认为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官僚体制

2、创新B认为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和分裂 D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3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说,论证“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的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 国语中“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的记载B. 春秋时期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冉耕,字伯牛C. 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大量铁犁等生产工具D. 史家刘兴林牛耕起源与早期牛耕中的论点 4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A王纲解纽,礼崩乐坏B封邦建国,以藩屏周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5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 “继”“

3、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6.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A. 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 B. 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 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D. 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 7.孔子施教的地区主要在鲁(今山东),讲学游学的足迹主要是在陈、宋、曹、郑、卫等地,墨子在宋,荀子在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 B先

4、秦黄河流域经济相对发达C宗法分封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D学在官府逐渐走向学在民间8.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9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10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A. 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 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 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1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否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A汉

6、承秦制,但有损益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1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3.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A. 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 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

7、C.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14. 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B. 施恩于诸侯子弟C.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15在东汉各种碑刻中,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是当时丧葬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曹操禁立私碑起,曹魏、西晋均严格执行,碑刻数量锐减,立于墓前的墓碑为埋入墓穴的“墓志”所替代。这反映了魏晋时期A社会动荡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信仰 B当政者打击世族以稳固统治的目的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显著加强 D统治者积

8、聚财力以完成统一的夙愿16.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A地方势力群雄并起 B刘氏家族大权旁落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7魏晋南北朝时期,生羊脍、胡饼、奶酪进入北方汉族人的食谱,原产地为北方的粟、小麦、葫芦也在南方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国家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人口迁徙 D生产技术进步18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是A世官制B军功制C推举制D九品中正制 19. 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

9、过渡,且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 农作物的种类大为增加 B. 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 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 粮食安全问题得以解决20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摭(zhi)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醋)醢hai酱油)(醯醢意指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B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C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D农书与农业的关系密切2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种诞生于中国6世纪末的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

10、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2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23. 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A.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11、 B. 水陆交通比较发达C. 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 现实主义诗歌盛行24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形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25.宋代实行差制度,无论地方或中央官员,他们的官名和所任职务大都分离。当时有所谓“官”“职”“差遣”的区别。“官”成了一种等级待遇,“职”是一种加官,“差遣”才是实际职务。这一举措A.便于皇帝驾驭群臣 B.结東武人专横跋扈局面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12、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6如图为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节选),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忙碌的商运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 艺术审美与市井风情的交融B. 人文意蕴与史料价值的统一C. 工笔画法与写意画法 协调D. 海上贸易与市镇经济的交流27.“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

13、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削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28以下历史事实反映的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搭配错误的是A澶渊之盟宋辽对峙B靖康之变南宋建立C蒙古崛起南宋灭亡D清军入关明朝衰弱29. 宋代规定地方刑事案件须在一个月内审结,但对地方民事诉讼有“务限法”,即地方司法机构以每年二月初一到九月三十日为“务限”,停止审理民间的上诉案件,至每年十月初一“开务”后,始行受理。这一举措意在A.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 保证农时不妨农务C. 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 确保地方司法公平30.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A.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 极力抑制土地兼并C. 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有意调和阶级矛盾31. 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因为“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据此可知A. 沈括科学评估了石油的优势 B. 宋代已普遍使用石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