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50404635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 修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

3、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图2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4、 D.干燥路面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答案】4A5B【解析】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没年11月至次年4月,可知该段时间里气温较低,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5、题中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N以上,冬至日一定出现极夜。故选B。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6.热带地区原始的

5、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6D7A8B【解析】6.D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

6、接在沉积物上种植。7.A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8.B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图39.贺兰

7、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9.C 10B11B【解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上游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10、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相对较长,山地相对高度较低。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除了甲地洪积扇外,其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

8、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图6(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8分)(2)分

9、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分)(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1)焦炭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历运输,在运输过程中,

10、)所以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解析】(1)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以从该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煤矿资源丰富,当地对环境保护要求较低,公路交通较畅通,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等等方面分析即可。(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多,冶炼技术水平低,当地政府对环境要求不高

11、等方面分析。(3)分析运输过程中的产生的污染,可以从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炭及带来的扬尘污染,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思考作答即可。(4)分析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可以从采取优质煤炭、先进技术,及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可以从改进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考虑即可。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图7(1

12、)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

13、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解析】(1)题主要考查影响人们徒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区域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距离长短以及食物和水源的供给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印第安人从亚洲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首先要从印第安人到达美洲的目的来进行分析。在冰川全盛时期,亚洲东部冰雪覆盖面较大,食物来源较少,动物为了寻找食物,沿着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移动,美洲大陆没有冰川覆盖,夏季市,气候温和,食物丰富,动物和植物较多,适合人类生存。(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因素。主要从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方面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气候

14、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该地洋流的流向以及海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都要进行考虑,海峡两侧为山地,地形崎岖,因此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答案】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西南地区,且沿途穿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