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392848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史。茶文化是我国的代表之一。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的茶格式,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对赣南采茶舞蹈的渊源进行梳理,能够使人们更加详尽地了解采茶舞蹈相关的文化,在茶歌和灯彩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采茶舞蹈。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茶文化 采茶戏的祖师始于唐朝,经过对相关的文字资料的考证,可以看出明末清初采茶舞蹈被推上了鼎盛时期。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并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 1相关概况 赣南采茶舞蹈是在赣南信丰、安远一代形成的,采茶舞蹈的内容与茶叶生产有关系。在明朝,赣南地区在时节都会由劳动妇女上山采茶,她们一边采茶一边,从

2、而激发出劳动热情,赣南采茶舞蹈是源自于山歌的,又叫做采茶歌。是由汉族的采茶歌和采茶灯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成为具有简单人物表演有情节的小戏,一般在民间,由两女一男进行表演的,又称为“三角班”。赣南的采茶舞蹈形成后,又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流派,其主要的特征是表演轻快、诙谐、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和富有乡土气息。在原始的采茶歌中,只唱小调,每句只有四句唱调,后来采茶歌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曲调。在明朝,赣南生产各类茶叶,当地的茶农为了能够迎接各地的茶客,他们就编创了各类舞蹈形式。再后增加了开茶山、炒茶、送哥卖茶、盘茶等细节,丑角扮成干哥卖茶,便更名为送哥卖茶。这种采茶灯(又名“茶篮灯”)的演出已是采荼戏的雏

3、型了。赣南的“茶篮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又涌现了表演其他劳动生活的、由二旦一丑或一旦一丑扮演的小戏,如秧麦、挖笋、补皮鞋、捡田螺、卖花线、磨豆腐等等,因用采茶调演唱,一唱众和,尚无管弦伴奏,便统名为“采茶戏”。采茶戏因是从汉族民间歌舞、灯彩发展形成的地方戏曲,演出剧目又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其音乐唱腔又多民歌风味,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2赣南采茶舞蹈的源泉于茶道和茶艺的发展 我国种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茶文化是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劳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生的,是二者的融合。我国在唐代就总结了完整的茶道和茶艺,将饮茶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茶道与茶艺是相互促进的,在茶艺中注入茶道,使饮

4、茶成为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能够实现茶文化神和形的融合。茶艺指的是在烹茶和品茶中的艺术,而且后来也被列入到文学中,借助茶歌、茶戏等表现出来。茶道刚刚开始盛行的时候,主要是由社会上流的人们所推行的,而且一般都是文人墨客进行的艺术欣赏,他们认为事物的美感都是借助“道”来体现的,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来辩证的分析茶文化的美感。有人认为茶文化的核心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具有一种和谐和天人合一的美感。“和”的文化内涵是非常的丰富的,其是中华文化集中的体现,他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促进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使采茶舞蹈的艺术性更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出、修改后,赣南采茶舞蹈的各类元素已经越来越丰富

5、,在茶歌和灯彩的基础上,各类元素又再更新,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形成。 3茶歌和灯彩等艺术形式促进了赣南采茶文化的产生 茶在我国开始广泛的引用实现了各类文化的互动,在茶文化的基础上,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发展,各类艺术形式的发展实现了雅俗共赏,文化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在茶歌、灯彩艺术的发展中实现了茶文化的艺术发展。据调查分析,发现茶歌是在诗歌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与文学紧密联系的,文人创作的与茶有关的诗歌被吟唱出来称为茶歌,很多诗人都深谙饮茶之道,他们在平时也会饮茶、茶园劳作等,都会在茶丛吟诗自娱自乐,文人之间在交流中也会以茶为主题,吟诗对话。在文人墨客的创作中,将茶文化的研究当作一种乐趣,由

6、此就形成了茶趣一说,后来这些诗歌被广为传唱,形成茶歌。还有一部分茶歌是在歌谣的基础上形成,这类歌谣是在民间传唱,一般是在清代开始盛行,这些歌谣都是在夸赞茶的美感。另外一部分茶歌是由茶工或者茶农创作的,他们在种茶过程中吟唱的一种助兴的歌谣,在清代广为流传。茶歌在创作中是有自身的曲调,这些曲调成为采茶调,在戏曲中被广泛的应用。在采茶调的形成中,是一种雅俗的融合,由文人创作的诗歌与民歌的融合,是上层人士与普通人士的文化融合。在赣南民歌十二月采茶歌中,实现了豪绅官吏与民间茶工歌谣的融合,诗歌中讲述的是采茶和饮茶的怡然自得,在明朝后采茶舞开始诞生。赣南民间的灯彩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人们在过节

7、时都会开办各类灯彩活动,后来的灯彩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龙灯、狮灯等,灯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家里的灯火旺,象征着人丁的兴旺,是一家人精神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都宣扬“孝”,百善孝为先,认为子孙的繁衍是孝的首要条件,灯彩的文化是受到了古代孝悌传统文化影响的。在采茶歌和灯彩都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被人们广泛的接受。按照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茶舞蹈是在明朝兴起的,当时的十二月采茶歌是在民间灯彩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灯彩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舞蹈的因素到使用的道具,如扇子、手帕等,结合了娴熟的舞蹈动作,将民间的灯彩习俗充分的运用,此标志着采茶舞蹈的形成。采茶舞蹈不仅仅是在赣南地区盛行,同时在我国的各个地

8、区都得到了流传,其形式比较相似。赣南的茶篮灯是基础,将采茶的动作和采茶调结合在一起,使舞蹈动作与音乐能够协调一致,而且结合了马灯、龙灯等灯彩文化,形成了舞蹈与灯彩结合的艺术形式。石城的茶篮灯是一个南丑角和四个旦角进行表演的,音乐是采用的管弦。采茶舞蹈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形式都是茶歌和灯彩的结合。采茶舞蹈是在茶歌和灯彩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采茶舞蹈在全国都是相似的,在不同的地域还没有形成不同的特征。 4茶舞和茶戏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 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风格。赣南的茶灯在初始阶段是由十二个采茶女和两个男队领头的采茶灯构成的,后

9、来演变成两女一男的表演,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大姐、二姐和茶童,他们手拿着茶篮,一边唱歌,一边舞蹈,茶童摇着手中的扇子,表演的剧情一般为插科打诨,这些舞蹈具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阶段是在清代初年,由两女一男的表演逐步演变与六个人的表演,剧情变得相对复杂,而且舞蹈也分成不同的场次,其曲牌都采用敲锣打鼓的形式,气氛比较热烈,而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在故事情节、人物冲突和思想主题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在清代乾隆时期,采茶舞蹈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赣南地区形成了几十个专业的戏班,当时采茶舞蹈风靡一时。在乾隆年间,赣南县有名的采茶舞蹈有南安竹枝词,但是,当时采茶舞蹈被一些官吏豪绅视为洪水猛兽,他们到处贴

10、告示,禁止表演采茶舞蹈,很多采茶舞蹈表演的戏班都被驱逐,此后,采茶舞蹈衰落。采茶舞蹈在我国的多个省市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比较独特,主要原因在于其融合了文人墨客的高雅文化和茶农的通俗化的文艺融合,大摘茶的编写代表着采茶舞蹈的成熟。赣南采茶舞蹈是在戏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舞蹈种类。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赣南采茶舞蹈发展之前,所有的采茶舞蹈的动作都是比较单一的,一共有十余个动作,如梳妆、发灯、出门等,这些较为简单的动作,而且相似。从而能够得出结论,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时期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形成了500多个舞蹈动作,而且借助了扇子等道具,这些动作有的是

11、对的模仿,有的是对日常动作的模仿,还有对人物表情的模仿,在服装上也是各式各样的,通过不同的服装,营造不同的环境和气氛,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各类造型和动作能够使舞蹈更加的引人入胜,能够使观众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每个舞蹈演员能够形成不同的视觉艺术形象,将静态造型与动态造型结合,站线出动作的美感。赣南采茶舞蹈有近500个动作,这些动作都是贯穿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的,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能够将人物的情感流露,采茶戏的发展促进了采茶舞蹈的发展,主要的舞蹈有十二月采茶等,在不同的舞蹈中,形成了不同的步种,有碎步、摇步等,借助了扇子和水袖等道具,使舞蹈具有柔美之感,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5结语 赣

12、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南当地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是在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为戏曲的。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结合了不同的文化,实现了雅俗共赏。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结合了各类诗文和民间的戏曲形式,文化内涵深厚,能够展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体现我国茶文化的精髓。赣南采茶舞蹈由原来较为简单的动作后来发展成复杂的表演,近500种动作用于不同的情结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舞蹈的情节更加起伏跌宕,而且其服饰也是多元化,能够展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场景等,将人们带入到舞蹈的情境中,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舞蹈类型。 _ 1黄剑敏,李莉.文化产业视角下高安采茶

13、戏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J.前沿,xx,11:190-192. 2谢洋扬.浅谈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从三个辩证关系谈起J.戏剧之家(上半月),xx,11:196. 摘要:茶叶不仅是供人们购买饮用的商品,而且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因此茶叶名称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茶叶翻译一方面便于国外消费者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统一名称,形成品牌宣传效应。本文主要探讨茶叶出口贸易中茶文化术语翻译问题,通过对翻译传统、翻译方式和翻译效果的叙述,使读者和消费者对茶业术语翻译的情况有一个简要理解。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茶业术语翻译;问题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播需要翻译成多种文字,因此,文化传

14、统翻译成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茶文化翻译,我国茶文化产生于东晋时期,直到唐朝发展达到全盛,茶叶贸易也随着茶文化发展而不断。但目前关于茶业术语翻译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茶叶名称翻译错误、一茶多译、只取音译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我国茶叶传播和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些情况,采取适当的加以补救。 1出口贸易翻译目的 贸易全球化为我国各个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全球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冲击,茶叶销售逐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茶业术语翻译问题。茶业术语翻译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至关重要,如今的茶业术语翻译呈现“百花齐放, _”的局面。各种类

15、型翻译充满着茶叶出口市场,使国外消费者看不懂茶叶产品,不能很容易分辨出所购买的茶叶种类,因此也就对茶叶消费产生怀疑,渐渐对茶叶购买失去积极性,这样就损失掉大部分茶叶出口购买群体。茶叶产业要想真正打造世界品牌,真正走向世界,需要全球化茶叶贸易才能完成,而茶叶出口贸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茶业术语翻译问题。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尤其是茶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分布,形成地方独具特色的茶叶产品和茶叶文化。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被称为中国十大名茶,他们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良好口碑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茶叶命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16、,他们根据不同茶叶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产地进行相关茶叶命名,有的茶叶名称还有着传统的历史渊源。所以茶业术语翻译需要考虑很多方面问题,不仅要根据其汉语名字进行直译,还要考虑它的产地、形态、颜色、味道和历史等方面因素。最好做到既能使国外消费者清楚自己所买的茶叶种类,又能了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出口贸易管理局提出:“出口贸易翻译需要做到,使外国消费者能够理解的情况下,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韵味。这样不仅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茶叶文化传播。” 2茶业术语翻译问题 茶业术语的翻译需要分为几个方面考虑,因为茶业术语从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特征,我们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茶叶名称的翻译才有意义。只有表面意义的茶叶名称采用直译方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