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0381353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单元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 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落实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 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1)背景,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教育学术:出现了 ,平 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 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 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1)背景,

2、私人讲学,思,想解放,2.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要做 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 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主张,仁,有教无类,(2)孟子和荀子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 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实行“ ”,进一步提 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 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 “王道”,以德服人,

3、并提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的著名论断;提出“人之性 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主张,仁政,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儒学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孟子和荀子 又是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 (1)孔子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思想文化改造成 以“仁”和“礼”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 和文化教育的思想体系,创立了儒学。 (2)孟子在孔子思想主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 “性善论”、“仁政”学说,五伦学说。 (3)荀子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天行有常”、“制 天命而用之”的唯物

4、论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 标是把握“礼”,提出了“性恶论”。,战,国,理解升华,3.道家 (1)老子 时间:春秋晚期。 主要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 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 ”的 政治主张;认为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 时间:战国时期。 主要思想: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无为而治,特别提示 道家崇尚自然,宣传自然无为。对于 今天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仍有现实意义。 重点讲解 为什么法家思想对当时的统治者最有用? (1)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 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法家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 经济上主张

5、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 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 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4.法家:韩非子 (1)时间: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 主张君主要以 治国。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主张君主专制。 练习1 (2009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 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 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法,A. B. C. D. 解析 备选项中的名言名句要与题干中书博会的 “召商”、“弘扬文化”的主题相一致,只有 符合,故选

6、D。 答案 D,练习2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 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 四个备选项分别是墨、儒、法、道四学 派的思想主张,故选D。,D,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统治者吸取道家“ ”的思想,采取 与民休息的政策。 (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如 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等。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

7、的发展 形势,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无为而治,积极有为,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 、法家和阴 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 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 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三次参加对 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 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1)董仲舒,道家,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 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 和“ ”学说。 董仲舒还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 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8、,(1)董仲舒,天人感应,特别提示 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 期儒学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 阳五行家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新儒 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 由此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封建正统 思想。,3.儒学成为正统 (1)重用文学儒者: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 大政。 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 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 春秋为“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垄断。 (3)太学兴盛: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 ,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 了儒学地位。 (4)地方教育

9、系统初步建立:汉武帝下令在全国 各郡县设立学校。 开始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儒家,太学,儒学,归纳总结 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 会地位的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 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 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潮流。儒学遭到冷遇,未 受到重视。 (2)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 “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遭 到沉重打击。 (3)汉武帝推行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适应了当时加 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的正统思 想。 (4)隋唐

10、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社 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练习3 (2009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 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 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 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解析 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 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 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

11、治上的统一,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练习4 (2009海南历史)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 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 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解析 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独尊儒 术”等,主要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体现,故 A项最佳。,A,考点综合 道、儒、法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及其核心主张,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国际孔子文化节 2009年7月21号,山东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举 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筹备会议,这次孔子文 化节将以“时代与孔子对话”为主题,凸显孔子 的文化品牌影响。 尝试命题1 孔子文化节期间北大教授孔

12、祥林于 7月28日在曲阜杏坛举行了一次关于孔子的 专门讲座,如图:,孔祥林教授不可能涉及到的话题是( )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严刑峻罚,奖励农耕 解析 为凸显“时代与孔子对话”这一主题,讲 座应侧重讲述孔子各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影响,而 D项是法家主张,故选D。,D,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的教材重点主要有二:一是百家争鸣时 期各学派的核心主张及其意义;二是孔子、孟子、 荀子等所代表的早期儒学主张;三是儒学在不同 时期的发展及其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变化。 尝试命题2 2009年7月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 论坛闭幕,这是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论

13、坛,重点讨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会上国民 党副主席蒋孝严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调 “教育公平是两岸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孔子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观 点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 A、C、D三项强调的是教与学的方法与态 度,只有B强调不论出身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利,故 选B。 答案 B,视角三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 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 动力,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 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 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内

14、在精神。从引导学生 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 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 命题关注的热点。,尝试命题3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 主体部分。孔子所奠定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 的漫长岁月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对后 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季羡林的教 授就曾对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 建议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2008 名乐手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和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的情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通过最合适的载体来强

15、调中 国早已提出的“和谐社会”新理念、北京奥运会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与希 望通过体育来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团结友爱的奥 林匹克精神相一致。 中国新闻网(2008-8-10),2008名乐手击缶而歌,孔子的“三千弟 子”吟诵论语,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季羡林教授说孔子“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2008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有何重大意义?根据 图片,说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方式体现 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解析 本题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 这一热点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 想的演变历

16、程及其现实意义。第(1)问结合孔子 的思想主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贡献回答;,第(2)问结合中国自古以来发扬传统美德的现实 意义来回答“意义”,结合图片的内涵和儒家思 想的和谐意识回答它所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 答案 (1)孔子提出“仁”和“礼”的主张,创 立了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经后代的改造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2)意义:向世界表明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 和谐的国家,同时通过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改 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形象。理念:团 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视角四 运用教材史料 高考命题不是简单的“求同存异”,取各个 版本的知识交集,而是本着“依纲不依本”的原 则,通过创设新情景,提供新史料,将能力考查 和解决多版本问题相统一。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