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12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361111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12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12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12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12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12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学校: 班级: 座号: 姓名: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10分钟。2、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题号一二三附加题总分得分一. 基础 (24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夜来南风起,_。(白居易观刈麦)(1分) 官船来往乱如麻,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1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分) 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2分) 把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下阕默写完整。(4分)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2、霜,_!_,_?_,西北望,射天狼。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o ro( )。 我母亲对我们的ji j(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q tn du ni( )的表现才对。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o wn jio z(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B.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C.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研究它生长的过程,绝不是置若罔闻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3、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删除“面向”或者“的对象”)B.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删除“使”)C.班长采纳和征求了同学们关于开展作文竞赛的意见。(“采纳”和“征求”调换位置)D.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删除“新”)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不管生活给我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 , ; , 。二. 阅读(46分)(一)阅读公输,完成6-9题。(12分)公输盘为

4、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

5、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每空1分)(1)公输盘诎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然胡不已乎?译文: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译文: 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问今是何世,

6、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胡不见我于王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9.根据文章内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二) (8分) 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

7、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 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所以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笔札:书法。 遽:立刻,马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 广故数言欲亡 B. 著每以为未善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C. 太宗益刻意临学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 对如初 / 唐雎对曰1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

8、帝不复用意矣。12. 面对太宗的询问,王著为什么总是“以为未善”?(2分) (三)(10分)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王 澍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

9、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 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10、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

11、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

12、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C.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1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3分)A. 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的古代建筑。B.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子”。C. 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 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