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360910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必修五专题(3)逍遥游 【复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文章的结构。文言词句积累。2.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和绝对自由思想,树立合乎规范的自由理念。进行尊师爱生的文化教育。【典题引路】选出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之二虫又何如C.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 辍耕之垄上答案及解析:D(A的 B这 C主谓间D到)【知识积累】(一)1、给下列字注音:抟(tun) 夭(yo)閼( ) 蜩( tio) 学鸠( ji ) 舂(chng )泠(lng)然

2、坳(o)堂 决(xu)起 草芥( ji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 冥通“溟”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3.此小大之辩 辩通“辨”4.而征一国者 而通“耐”5.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6.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反通“返”(三)古今异义1.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动物的名称 2.海运将徙于南冥 海运(古义):海动 (今义):海洋运输望 3.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两个词 (今义):连词,常与“但是”连用 4.众人匹之 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多数人 5.腹犹果然 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亦可

3、当连词用 6.之二虫又何如 虫 (古义):泛指动物(大虫一般指老虎) (今义):虫子 7.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古义):寿命短 (今义):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很慢的年份。 (四)一词多义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博闻强志 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 名之者谁 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 购置 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形容词,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

4、走到尽头(五)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词作动词,向南飞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名词作动词,南行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4.彼于致福者 使动用法,使到来(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2.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3.宾语前置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彼且奚适也?之二虫又何知?【巩固练习】一、夯实基础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B.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是这样)。C. 朝菌不知晦朔(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这里指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春秋。D. 举世誉之而

5、不加劝(规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 下列各句中的“知”意义相同的两句是( )A.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C.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吾其还也B.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C.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吾不欲匹夫之勇,欲其旅进旅退D.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夫差与之成而去也4.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奚以知其然也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6、辩,以游无穷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A. 与相同,与也相同 B. 与相同,与不同C. 与不同,与也不同 D. 与不同,与相同5.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水击三千里水,(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适莽苍者(4)、而后乃今将图南(5)、彼于致福者二、理解赏析(一)、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

7、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1. 下列各项与“南冥者,天池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此天子气也 B.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 未

8、之尝闻 D.齐谐者,志怪者也2. 句中加点词与“其名为鹏”的“名”意义相同的是( )A. 莫名其妙 B. 名闻天下C. 立名为皇帝 D. 有名无实3. 下列句中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风之积也不厚”的“也”用法相同的是( )A.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B. 其负大翼也无力C. 陈胜者,阳城人也 D. 是何言也5.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意义相同的是( )A. 斯是陋室 B.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C. 有备斯可以无患矣 D. 何故至于斯

9、6翻译(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 与甘延寿俱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 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

10、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 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 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

11、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 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 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 【注】瑕丘:在今山东兖州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 属:写作B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 高:认为高C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 薄:逼近D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 具:器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