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50274580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林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说课(3.16)(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四课,探寻“救世” 之良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定位17世纪中叶的中国, 定位17世纪中叶的世界。,一、教材时空定位,二、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10 征求意见稿),二、教学目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理解清明“救世”活动出现的必然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角度,理解“救世”方案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将“救世”活动定位在17世纪中叶的中国和世界,进行理解

2、和解读; 理解“救世”主张在不同时期(明清和近代)所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史料研读提炼概括思想主张。,通过史料解读,问题探究,对“救世”活动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对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是否超越儒家思想范畴;是否要在当时的中国建立西方式的代议制?,体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1.教学重点: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2.教学难点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影响,三、重难点分析,(救世之过程) (救世之价值),优势 1.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以及必修一二相关内容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2.学习

3、能力:初步掌握史料分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方法,初步具备问题探究的能力。,劣势 3.思想史内容相对抽象、枯燥,对文言文和史料解读的要求比较高。,(一)基于学情分析,三、重难点分析,1、教法:情景教学 史料教学 问题教学 2、学法: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问题探究,(二)教法和学法,三、重难点分析,教学活动三步走,以实现“家国情怀”为灵魂,探寻“救世” 良方为主线,一、探寻救世方案之背景 二、探寻救世方案之过程 三、救世方案之历史价值,四、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二)教学导入,四、教学设计,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黄宗羲,有亡国,有亡天下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

4、武,早年求学,南明抗清,牢狱之灾,累拒仕清,投笔从戎 抗击清廷,率众结社,共结诗社 秘密抗清,结纳志士 考察形势 徐图大业,死拒推荐 以死谢公 遗民一存,弃绝科举 著述立说,设问:根据顾炎武一生主要活动分析他处在怎样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7世界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1613-1682,一、“天崩地解”的时代,反思明朝为何而亡?,四、教学设计,日知录“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以“明道、救世”为宗旨。,“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设疑:1644年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面对困境,提出了哪些“明道、救世”之

5、方案?是否达到了“待一治于后王”的效果?,二、探寻“明道、救世”之“良方”,(三)教学重点黄、顾、王思想主张,材料一:“他们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做学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材料二 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卷七,设问1:根据材料一中“他们”指谁?“他们”认为明朝灭亡是谁的责任?,探寻“救世”良方,视角一:哲学反思,材料三:“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设问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顾炎武和王

6、夫之的思想主张。,设计意图: 1.帮助学生理解“注重实学”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实现与理学知识对接。 2.理解其思想主张是对理学的批判,定位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突破重点黄、顾、王思想主张,“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设问:如何理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视角二:政治反思,探寻“救世”良方,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思患于末 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

7、夷待访录,设问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开出了怎样的“救世”良方?,黄宗羲的学校设置已经具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色彩。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明夷待访录目录,设问2.对于冯天瑜的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探寻救世良方,视角二:政治反思,设问: 1.针对君主专制,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开出了怎样的“救世”良方? 2.据此概括在政治主张方面三人思想有何异同?,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

8、力; 2.通过思想主张的比较提升学生比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寻“救世”良方,视角二:政治反思,设问:黄宗羲和王夫之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主张?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财计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大贾富民, 国之司命。 王夫之黄书大正六,明夷待访录目录,探寻“救世”良方,视角三:经济反思,小组活动,“他们”探寻到了怎样的救世方案,设计意图: 1.学法指导,落实主干知识; 2.通过问题的讨论,加深历史理解(并未超越儒家思想范畴,定位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一个过程)。,设疑:反对君主专制,提

9、倡工商皆本,反对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是否要把当时的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对照17世纪的世界历史潮流),能“救世”否?,1.如何理解“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和“时代的缺陷”?,2.为什么说他们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真的是“早期启蒙思想家”吗?说明理由。,三、“救世”良方?,【设计意图】 1.加深历史理解,提高学科素养,加强思维训练; 2.思想活跃仅仅停留在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并没有否定君主制,在反思明朝灭亡的基础, “待一治于后王”。,(四)难点突破,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

10、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分析明末清初“救世”方案能否救世?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不能救世?,三、晚风轻拂?惊涛骇浪?,(四)难点突破,材料: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

11、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教科书,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何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救世“良方”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历史影响的比较,加深历史理解,从历史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四)突破难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的我们,时代在召唤,五、主题升华,做一个有合理欲望的人, 不要存理灭欲 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人, 不要独裁专制 做一个能个性解放的人, 不要思想禁锢 做一个能经世致用的人, 不要虚论心性 做一个能实干兴邦的人, 不要空谈误国。,一、救世之背景 二、救世之主张 三、救世之价值,六、板书设计,探寻“救世” 之良方,回到明清现场 了解体验历史,跳出明清现场 感悟传承历史,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难度是否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 2.如何更好地做到落实基础与学科素养培养的统一? 3.基于学考选考,如何让历史课更有历史味,让学生对历史课更感兴趣? 4.比赛课、展示课与常规课的矛盾?,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