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150269913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常识(电影理论)填空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视常识(电影基本理论)1.电影是根据 ,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银幕上还原活动的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美学上的电影是指 。 2.1824年,英国的 公布了他的“视觉暂留”理论,指出人眼在观察运动的事物时,每个形象都会在消失后仍然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 秒的时间,这种残留的视觉称为“后像”,这一现象被称作“视觉暂留原理”。3.第七艺术指的是 ,是1911年由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 在论著第七艺术宣言中提出的。4.1895年12月28且,电影诞生于 ,由 兄弟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 。5.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

2、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影片。其主要特点是“微时”(30秒3000秒)放映、 、 。6.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7.分镜头剧本也叫 ,是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 、摄法、画面内容、 、 、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8. 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和摄制组的总负责人,是集体创作的核心。9. 是指能够拉来资金的策划人或投资者本人,是最高管

3、理者。10.类型电影是指按照不同类型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 、图解式的造型。类型电影最具典型性的四个类型是 、 、犯罪片和幻想片。11.西部片又称 ,是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反映拓荒者生活的影片。其特征是:蛮荒的原野、正义的牛仔形象、激斗场面、愚昧的土著印第安人等。西部片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影片。 是1903年由美国著名导演埃温特鲍特执导的世界上第一部西部(警匪)片,在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2.纪录片以 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它既可以记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可分为历史纪录片、 、 和系列纪录片等。1

4、3. 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它起源于美国,在 成熟,主要代表人物是 。14. 是影片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指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片段。15.镜头的类别:根据物理特性划分为普通镜头、 、超广角镜头、 等。根据拍摄方法划分为 和 。根据镜头的运动划分为推镜头、 、 、 、跟镜头、升降镜头等。根据描写和叙述内容划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动态镜头和静态镜头,单构图镜头和多构图镜头等。16. 是指摄影过程中从开机到关

5、机,未间断地拍摄下一个完整的戏段或表演过程的镜头,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这种镜头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17. 又称“景物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而只有景或物的镜头。这种镜头有借物寓情、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作用。18. 是指摄影机的视点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的视点进行拍摄的镜头,因此也叫“剧中人镜头”。这种镜头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能够使观众产生与剧中人物相似的主观感受或是身临其境的感觉。19.摄影机正常拍摄是每秒钟24格画面,如果摄影机以慢于每秒24格的速度拍摄,再以正常的速度放映,此时画面里物体的动作会加快,这种拍摄方式称为 。20.摄影机正常拍摄是每秒钟24格画面,如果摄影机以快于每

6、秒24格的速度拍摄,再以正常的速度放映,此时画面里物体的动作会减缓,这种拍摄方式称为 。21.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拍摄高度分为平拍、 和 三种。22.仰拍也称为“仰摄”,是指摄影机镜头位置 被摄部分高度的拍摄方式。仰拍常被用于拍摄伟人,以表现一种崇高、庄严、伟大的气势。23.俯拍也称为“俯摄”,是指摄影机镜头偏向视平线 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俯视被摄对象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压抑、低沉的气势,从而营造出轻视、怜悯的感情色彩。24.景别是指被拍摄主体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一般而言,可分为 、 、 、 、 。25. 提供开阔的视野,表现广阔空间、场面的电影画面。它以渲染气势为主,主

7、要特点是视野开阔、气势宏大,镜头时长一般较长,投入成本大等。26.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从而确立其空间位置和其他影像元素的总体基调。27. 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这种景别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以及情绪的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28. 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被摄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这种景别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让观众仿佛置身事件中,和剧中人物进行交流。29. 是指表现人身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拍摄物体微小局部的景别。这种景别可以把人物

8、的细微表情和心理活动传达给观众,所以常用来刻画人物性格,从而烘托情绪、推动情节的发展。30. 是指结合被拍摄对象和摄影的造型元素,按照顺序位置有重点地组织、分布在活动着的电影画面中,达到画面形式的统一。通常分为 、 、 三部分。31.在电影创作中, 是指按照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给观众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32.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目的,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由美国导演 首创,是目前电影中最常用的叙事方法。包括平行蒙太奇、 、 等类型。33. 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

9、情节线索的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又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者几个表面毫无联系的情节或事件相互穿插,统一在固定的主题中。34. 是指结合剧情的需要,将带有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对比、强调等艺术效果的一种蒙太奇手法。35. 是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表现的是同一时间内的两条或多条线索的齐头并进,彼此依存,而且交替频繁,最终汇合在一起。交叉蒙太奇能够营造紧张激烈的气氛。36.“最后一分钟营救”是由“美国电影之父” 创造的剪辑手法。他在1915年拍摄影片 时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构成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最后一分钟营救”,用来渲染紧张气氛。37.表现蒙太奇指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

10、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一种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丰富含义,以表现某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包括 、 、 等。38. 是指通过镜头组接或声画的有机结合,形象地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等,常用来表现人物的闪念、梦境、想象、回忆乃至潜意识活动等。39. 是指通过镜头之间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互相强调、互相冲突的作用,以凸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思想内容。40. 是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来进行类比,从而含蓄而形象地使观众领会到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41.影视中的声音指的是荧幕上出现的所有用来表情达意的

11、声音形态。主要包括 、 、 三类。42. 是指来源干画外的所有声音。画外音与画面相结合,可以起到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加强画面的感染力。43.人声是指荧幕上的人在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时所发出的一切声音,主要包括 、 、 三种样式。44. 是指剧中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对话。它是人声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影视声音中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具有传递、交流、沟通等作用。45. 是一种独特的画外音。指的是第一人称的自述及第三人称的议论和评说的声音从画面外传入,以构成另一个叙事空间。46. 是表达和抒发人物内心感受的有效手段。通常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剧中人物以“自我”为交流对象,即通常所说的“自言自语”;二是有其他交流对象的大段述说,如答辩、祈祷的声音;三是剧中人保持缄默,却传来自己表达心境的说话声。47. 是指不同距离的被摄对象在感光胶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主要是根据镜头的口径即 来控制。48.色调是指一组色彩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分为 和 。49.冷色调以 、 、 为主,暖色调包括 、 、 。50.声画关系是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关系,一般包括 和 两种形式。51. 又称“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的发声体同进同出,声音情绪和画面情绪达到一致,音乐节奏和画面节奏完全吻合,具有很强的 。52.声画错位又称“声画分离”,是指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声画不同步现象,一般包括 和 和 两种形式。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传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