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50252366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0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全册说课稿(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扫除字词障碍,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

2、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三、说重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本课的难点。四、说教法根据教材特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1. 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

3、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激发学生兴趣,揭示出本课课题草原。 2初读课文感知美: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或二人读。读书形式由组长决定。听读过程中

4、要完成三个任务: (1)纠正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质疑尝试解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 3.自读课文感悟美: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生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何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的? 4.品读体验,走进美。第一部分:走进“景色美”a.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得如此美丽的呢?学生默读,勾画出语句找学生回答。b.生汇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5、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高歌”一词引导学生朗读。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看画面读句子。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锈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妙处。第二部分:走进“人情美”a.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用上面的学习方法,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

6、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体会。b.学生汇报:(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飞”字换成“跑”字行吗?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体会蒙汉人民心灵相通。(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体会蒙古人民热情款待。c.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d.师小结: 是啊,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蒙汉

7、人民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各民族之间互利互助,团结友爱。(3)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丁香结说课稿一、说教材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

8、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二、说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情感态

9、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三、说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四、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10、 3.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

11、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

12、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4.分段并概括段

13、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14、,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四)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

15、的段落。(六)板书设计2.丁香结丁香花样貌(第13自然段)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46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第二课时(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A.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