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50231825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马说》教学设计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韩 愈,1、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文下注释理解文意; 2、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学 习 目 标,教时安排:二教时,第 一 教 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并疏通课文。,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词名句吗?,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 马瘦毛长 、一马平川、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 指鹿为马、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 天马行空,一、导入课文:,春风得意马蹄急 踏花归来马蹄香 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枯

2、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二、走近韩愈,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曾三考进士不第,入仕后多次被贬不得志。在政治上,他反对藩政割剧,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主张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zhu 用。很可惜

3、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ng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里的杂说;杂说共有四篇,这是第四篇。,三、创作背景:,“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马说即谈马、论马。,四、解题:,

4、此类文章有龙说、师说 、爱莲说、 捕蛇者说等,骈,(pin),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食不饱,(s),(sh ),才美不外见,(xin),食之不能尽其材,(s ca通“才”),(sh s dn),1、读准字音:,祗辱,(zhr),槽枥,邪,(y),(col),五、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一石,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听录音,并朗读课文,3、理解词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吃),(通“饲”喂养),(吃),(用鞭子打),(鞭子),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大概,表猜测语气),(1)一词多义,(2)虚词,之,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其,其真不知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代词 它,助词 的,定语后置标志,结构助词 置于主谓之间,不译,代词 它,语气词 反问 难道,代词 它的,语气词 猜测 大概、恐怕

6、,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伯乐不常有,介词,凭借、用,介词,按照,转折连词,但是,顺接连词,来,(3)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名动 用鞭子打,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动 吃完,形动 竭尽,食之不能尽其材,(4)通假字,食,通“饲”,喂,见,通“现”,表现,邪,通“耶”,语气词,材,通“才”,才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4、重点句子翻译:,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不

7、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打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的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好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能识别好马呀。,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里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凭借日行千里而著称。,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能吃完一石小米,可是喂马的仆役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并按照千里

8、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可是由于吃不饱,力气不足,能力和特长表现不出来,要求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它的鸣叫又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好马呀!”唉,难道真的没有好马吗?大概真的是不能识别好马呀。,5、译文:,第 二 教 时,教学要点,1、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主旨。,一、思考下面的问题:,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千里马未遇伯乐的悲惨遭遇。,3、韩愈在本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千里马的什么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既表达了对遭遇不幸的千里马的强烈同情,也表达了对那些饲马者的强烈不满和嘲讽。,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第一段末“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末“也”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第三段末“也”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4、千里马的不幸遭遇确实令人同情,那么,谁应当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对这些人作者持什么态度?,对他们的无知、

10、平庸、愚妄而又自高自大表示谴责和不满,并且给予无情的嘲讽。,奴隶人、饲马者、驭马者,5、再读课文,读出对千里马的同情,对饲马者等的不满和嘲讽。,6、(1)除饲马者等人外,谁还要为千里马负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2)文中哪句话对伯乐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符合事实逻辑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7、那为什么韩愈还要如此肯定自己的观点?结合背景来思考。,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中唐时期)。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11、,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千里马”:,寓指人才,“伯乐”:,寓指能够识别、赏识任用人才的人。(他们必身处高位),“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托物寓意:寓深刻的思想与具体形象之中。,二、讨论: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千里马与伯乐寓意之间有何关系?作者借此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三、如何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作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遭遇,暗示封建统治阶级既不识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生被埋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重用的愿望。,四、本文的思路,千里马对伯

12、乐的依赖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的悲惨遭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痛斥食马者的无知妄说,层层递进,马 说,千里马,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五、小 结:,伯乐,能识人才,善用人才者,食马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本文的写作方法:,托物寓意,六、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七、拓展延伸:,在马说一文中,作者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请你以“人才发展”为话题,结合现今社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情况,试着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人才发展”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