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0231810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是 A、耜耕 B、火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 2、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是矿山机械破碎机 A、都江堰 B、郑国渠 ( ) C、白渠 D、井渠,D,A,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棉麻丝 ( ) C、丝麻棉 D、麻丝棉 4、古代中国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 ( ) A、从原始社会到商代中期 B、从商代中期到西汉晚期 C、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D、从西汉时期到东汉晚期 5、我国用水力鼓风冶铁始于 ( )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2、D、魏晋南北朝,D,C,C,6、陆游杂赋诗写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 A、开始出现草市 ( ) B、夜市比较繁荣 C、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草市交易只在早上进行 7、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 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 A、 B、 C、 D、,C,C,8、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明中期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发生贫富分化 C、自然经济趋于解

3、体 ( )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9、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D,指的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10、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B、 C、 D、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C,D,11、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

4、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这不能说明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是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主要因素 C、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普遍发展起来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12、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清朝政府的支持 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 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A、 B、 C、 D、,C,B,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较早 B、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充分发展 C、官僚地

5、主最先接触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便于对外贸易往来 1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A,C,15、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提供了发展资金 B、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设备和技术 C、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 D、列强资本输出迫使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16、关于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给民族工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B、国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美

6、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D、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C,A,17、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均昌盛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18、1949年10月1日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全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不包括 A、帝国主义 B、买办资本主

7、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19、不属于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近代民族工业表现的是 A、滥发纸币 B、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发动侵华战争 D、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20、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B,A,C,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大特点是 A、时间具有漫长性 B、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C、始终把工业化放在首位 D、偏重生产关系的变革 22、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

8、消灭剥削制度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23、中国共产党建国后试图开辟一条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始于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 C、论十大关系发表 D、十一届三中全会,B,B,C,24、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是 A、上层建筑改革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依据生产力的发展 C、经济政策与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D、经济发展指标要与物力等资源相适应 25、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这个极其沉痛的教训,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运动的造成的? A、“大跃进”运动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反右倾”运动 D

9、、“文化大革命”运动,B,D,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 2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 A、安徽、四川 B、安徽、贵州 C、四川、云南 D、四川、湖南,C,A,2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

10、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 B、 C、 D、 29、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重庆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D、兰州等省会市的开放,B,B,3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B、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作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向工商

11、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围(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秦国)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夫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价买、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作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

12、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请回答: (1)归纳指出材料1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并扼要分析其原因。 (2)材料2中的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1)现象: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的政治。 原因:一是诸侯割据时期,劳动者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二是商业发展,工商业获利较丰,人们纷纷经商谋利。 (2)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的野蛮生产方式并存。(3)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

13、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512241 1890年108215561 时间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08486 1891年1893年290417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是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