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营第一周分析人称的作用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224285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营第一周分析人称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营第一周分析人称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营第一周分析人称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营第一周分析人称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营第一周分析人称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记叙文阅读 第一周 考点二分析人称的作用 考点精讲 考查题型 1. 本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作用? 2. 本文用第二人称来写,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3. 本文叙述用了哪种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指导 记叙文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 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的。 1.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 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 件的经历告诉读者,以“我”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便于直 接抒情,读起来增加真实感。 2.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

2、 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便于对话, 便于 抒情, 有呼告效果 ,可以加强感染力 ; 用于物, 有拟人化效果。能够使 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3.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 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 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 魔法试验田: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张晓风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 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

3、,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 把借来的琴弦, 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 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 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 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 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 我们不要越区就读, 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 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

4、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 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 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 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 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 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 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 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 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 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下列说

5、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 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 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目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2文章第段中, “欢然”和“循规蹈矩” 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 答:欢然: 循规蹈矩: 3 文章第段加点的“你”指代的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 _ 4 “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 但仍有许多忧虑, 其中第段主要写了 “我” 的哪些忧虑? 答: 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醍 醐”

6、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 6作者将母子关系看做 “一把借来的琴弦”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 。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 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 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 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 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 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 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

7、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 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一个女孩子写的是, 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 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 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一个男孩子写道, 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 候,他都一下子设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 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那一刻,都温暖,难忘 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 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 回来,年一过完, 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 今年,直到年初二, 他们

8、才回到家, 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界 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待 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11 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成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 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 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 甚至顾不上我们, 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 很幸福。 12 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 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 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 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 温柔。 13 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

9、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 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 开家,出去打工了。 14 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 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 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15 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16 她也流泪了。 17 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 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 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 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

10、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 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18 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 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 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 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选自南方日报 2016年 1 月 22 日)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她给学生布置“最难忘的时刻”的作文 发展 (1)_ 高潮 (2)_ 2.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2)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 3. 文

11、章结尾处插叙“老师的支教与家庭”,有怎样的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4.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最怕妈妈对我好”好在哪里? 魔法试验田答案: 1.C 2欢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心情;循规蹈矩: 体现出孩子听话及略显胆怯的心理。 3学校;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 4对获取什么样知识的忧虑。 5精华( 智慧) 6两种说法均可。同意的理由:孩子最终是要独立生活的,母亲不可能陪 伴终身,因而将“母子关系”看做“借来的琴弦”是有道理的,它能够让孩 子更早地学会生活。不同意的理由:不应简单地将“母子关系”看成是“借 来的琴弦”,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不能将孩子一推了之, 母

12、亲应该不包办, 但应随时拨动孩子心灵的美好。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答案 1. (1)她被女孩“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的作文情节打动。 (2)她因自己离家前也曾对儿子特别好而伤感。 2. (1). 对人物神态的细处描写,突出了女孩作文内容带给她离开儿子时的 不舍与牵挂之情。 (2). 连用三个副词“特别”,突出她对儿子的亏欠,写 出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3. 交代了她离开亲人来边远山区支教的情形,丰富了文章内容。 她离家去支教前,她心中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 从形式上来说,“对我好”是妈妈爱的表现,是每个子女都盼望的,课 室一个“怕”让读者心中疑惑顿生,吸引读者阅读下去。从内容上来说,这 个标题很好的表现了主题, “妈妈突然对我好”既是妈妈爱的表现,也是妈 妈为即将离开家而愧疚的表现;“怕”字写出了子女对妈妈即将离开家感到 不安、不舍和难过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