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02120 上传时间:2017-06-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实验为载体,营造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何国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实验为载体,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营造探索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一、精心设计,开展课堂探究化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实验探究,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些实践。案例一: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究:首先学生根据所给数据,通过计算确定了葡萄糖的分子式;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1葡萄糖分子可能含有哪些“官能团”?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提出了几种可能:“羟基” 、 “羧基” 、“醛基” 。2如何用实验证明葡萄糖分子中是否含有这些“官能团”?学

2、生经过小组研究讨论,提出并归纳了几种方法:利用葡萄糖与金属钠反应来检验是否存在“羟基” ,利用葡萄糖与氢氧化钠溶液或酸碱指示剂的反应来检验是否存在“羧基” ,利用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的反应来检验是否存在“醛基” 。3怎样操作?各探究小组开始分别设计自己的实验步骤,展示设计方案,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各小组纷纷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把这些实验结果归纳到起,又借助于给出的定量实验数据,经过理论分析,得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五个“羟基” 、个“醛基” 、没有“羧基”的结论。最后学生根据结论正确地写出了葡萄糖分子的结构简式。2教材中的这节内容讲的很简单,也没有任何悬念,

3、但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化学教材中设置的实验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精心设计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的特点,但是许多实验条件、方法和结论都是预定的、现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制约性。如果通过改变条件或方法进行探索,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氢氧亚化铁制取时,教材上没有介绍特别的方法,所以想看到白色沉淀难度挺大。笔者就此设计了个探究课题,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去感知、探索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案例二:氢氧亚化铁的制取笔者提出问题:1如何制备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根据

4、氢氧化铁的制取方法,学生马上回答:向亚铁盐溶液中滴加碱液。然后学生选择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当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时,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并渐渐变成红褐色沉淀。为什么没看见白色沉淀?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2为什么没有看见白色沉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结构上分析,指出原因所在:二价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三价铁。所以,要想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必须在没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操作。3如何能够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学生互相讨论,积极发言,最后归纳出几点:要用新配制的且加入了过量铁屑的硫酸亚铁溶液: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要设法排出;反应物液面与空气要设法隔绝;整个操作要设法

5、在无空气条件下进行。4设计实验来制取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3各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分别展示设计方案,各抒己见。然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先向试管中加稀硫酸和少量苯,分层后再加入稍过量的铁屑,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用胶头滴管吸取该氢氧化钠溶液,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再挤出碱液,这时看到产生白色沉淀。总之,对于一些难于解决的重点知识应尽量借助于实验解决,使学生学会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法,增强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和盐酸溶液,采用不同的滴加顺序,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笔者把这个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实验,

6、进行对比,画出图像,印象非常深刻。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俗话说:“百闻不如见,百见不如练。 ”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会更清晰,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这时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其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也会大大增强。案例三:苯酚的随堂实验设计在苯酚节的教学中,笔者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通过苯酚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性实验、苯酚的酸性及其强弱比较实验,学生得出了苯酚具有弱酸性,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结论。这时笔者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如何分离苯酚和水?由于学生已经亲自实验,清楚地看到苯酚在水溶液中析出时为油状液体,所以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用分液漏斗分离。可见,随堂实

7、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当多采取这种形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做简要的小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当地补充和改进些演示实验,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胶体”时,教材中演示实验是把三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制得氢氧化铁胶体。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胶体,笔者引导学生补充实验:将三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入到盛有冷水、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烧杯中,根据三个烧杯里液体颜色变化、澄4清情况的不同,由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形成胶体概念。三、

8、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实验习题实验习题是化学教学中的种特殊习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它需要学生自己分析并运用实验原理,自己选择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亲自操作,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案例四: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设计在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知识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道实验习题:如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要求每个实验小组至少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天后,课代表把实验方案收上来并进行了归类筛选,整

9、理出几个方案:方案一:取 0.1 mol/L 的醋酸,用 pH 试纸测定其 pH 值,若大于 1,则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方案二:取一定浓度的醋酸钠稀溶液,用 pH 试纸测定其 pH 值,若大于7,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则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或者在醋酸钠稀溶液中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方案三: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如 2 mL、l mol/L)。分别加入一小块同种金属(如锌、铁等),若醋酸中产生气泡的速度比盐酸慢,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方案四:取 pH 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如 pH=1),加水稀释相同倍数 (如 100 倍),pH 变化若不相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10、。方案五:取 pH=l 的醋酸,加入少量醋酸铵固体,若 pH 变大,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活动课上,笔者按照以上五种方案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先将五种方案公布,让学生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五种方案都具有可行性。然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实际操作之后,学生认为第二种方法最简单,而第三5种方法所用金属必须大小样、纯度样,否则,得出的结论不可靠。最后,各小组代表用“电离平衡” 、 “盐的水解平衡” 、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给予解释,使学生进步加深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课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许多知识,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极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