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50184757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孟浩然的诗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注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相关文章幼

2、儿背唐诗要避免误区如何教孩子学唐诗背唐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诗意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3、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