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amp#183;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50178458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amp#183;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amp#183;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amp#183;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amp#183;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amp#183;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雪的诗句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原文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赏析 从此词第一句来看,起笔极写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词人思考的既不是温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 “遥知易水寒。”易水,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从此句可知词人是怀想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此句写怀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遥字,写出其怀念之深。落一寒字,见得其体贴之切。寒字与起笔之雪漫漫照应,结构完整,颇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

2、其寒彻骨,可想而知。寒字亦暗示出二帝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种种虐待。此句取自战国末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愤之感。“同云深处望三关。”上句写内心之悬想,此句更推进一步,写出举目以北望。词人遥望天北,但见彤云沉沉,二帝蒙尘之处,上有沉沉之彤云,下有重重之关山。“断肠山又山。”那重重之山,遮断了词人的视线,更遮断了二帝之归路。遥望重山,令人肝肠寸断。词情至此,似已至极。然而词人之悲痛是没有极点的。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换片三句翻出奇语,却已痛入骨髓。想象还没达到海,这里则已经达到海了。天荒地老,痛剧恨深,见于言外。下句更道“消除此恨难”。此恨正指靖康之耻、二帝被掳

3、。难字,与上二句的“可”字、“能”字呈为强烈对比,天可老、海能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然而实际上天难老,海也难翻,而消除此恨的难度,更难于这两件事,这里说出的是绝望的话。结尾二句奇外出奇,从绝望之中竟又现出一片痴望来。“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鸾指马铃,其形制为“鸾口衔铃”。辂是车上横木,鸾辂即指二帝车驾。 故从历史的角度看,向子諲的这首词表露出南渡之初爱国志士的悲愤心态,所以有其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此词抒情的曲折深刻以及语言的委婉工致,造诣上颇有独到之处。上片由江南江北之雪联想到易水之寒,又由这一联想而遥望三关,已是层层翻进。下片凌空设喻,以天可老、海能

4、翻反衬此恨难消,情至绝望之境,便若无以复加。然而最后又翻出绝望中的一片痴望,抒发故国故君之思,至此将情感推向极点。只因词人郁结的悲愤很深沉,倾诉出来才有如此曲折跌宕之致。 词虽是小令,字数不多而其抒情却曲折深刻如此,可以说造诣独特。全词虽极写二帝被掳不还的悲怀,但终篇也并无一语道破,语言委婉工致,正不失词体本色。比较南宋前期一般爱国词的粗犷,南宋后期一般爱国词的晦涩,又可称得上是匠心独运。 向子湮(y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