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172760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临汾市中考化学探究题100题汇总 一、探究题 1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通过该实验可知_(选填“能”或“不能”)用 CO 2 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

2、(实验反思) (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 2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 KClO 3 )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制备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但实验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猜想一:臭氧(化学式为 O 3 ) 猜想二:HCl 猜想三:Cl 2 同学们认为不需实验验证就可以判断猜想_是错误的,理由为_。 【查阅资料】 (1)C1 2 +H 2 0=HC10+HCl, AgNO 3 +HCl=AgCl + HNO 3 。 (2)臭氧在 MnO 2 存在的情况下极易分解成氧气。 (3)氯气可使湿润的淀粉

3、碘化钾试纸变蓝。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后大家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为_。 他们进一步又做了如下实验: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人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口(如右图),看到的现象是_,再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_色,最终证明猜想三正确。 【反思拓展】 (1)欲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需证明二氧化锰的_在反应前后不变。 (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氯气和水反应后会产生 H+ 、Cl和 ClO,而野外常用漂白粉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a(ClO) 2 。你认为在水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离子是_。 3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 A、B

4、 两个方案。请从两个方案中任选 1 个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方案 A 计分。 方案 A 方案 B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3)该方案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3)该方案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化学式为 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资 料)生石灰与水发生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全部是

5、CaO;猜想二:是 CaO和 Ca(OH) 2 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 Ca(OH) 2 ;猜想四:是 Ca(OH) 2 和 CaCO 3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 2 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完成表中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溶液的 pH_7 (填“”“”或“”) 澄

6、清溶液变浑浊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成立。 5C0 2 通入 Na0H 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 2 与 Na0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情况下,1 体积水溶解 1 体积的 CO 2 。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有微溶物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也能发生。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 CO 2 ),并进行实验。 打开瓶塞和活塞,使 NaOH 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 U 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

7、小明根据现象判断 CO 2 和 NaOH 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请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写出 CO 2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反思与评价 1】你认为该实验方案严密吗?_,理由是_。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法 操作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 取小明实验后锥形瓶内的溶液适量,加入足量 CaCl 2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 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 方法二 取小明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适量,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_。 【反思评价 2】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拓展实验的_(填“方法一”或“方法 二”)仍然不

8、严密,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把镁条放入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里,发现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查阅资料得到: 物质 钠与冷水 镁与冷水 镁与水蒸气 铁与冷水 铁与水蒸气 能否发生反应 剧烈反应 缓慢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MgCO 3 和 Mg(OH) 2 均为白色不溶物。 MgCO 3 和 Mg(OH) 2 均可跟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酚酞溶液遇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越强,越优先与酸反应。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提出假设】 猜测 1:白色不溶物只可能是 MgCO 3

9、; 猜测 2:白色不溶物只可能是 Mg(OH) 2 。 猜测 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_。 【进行实验】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发生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实验 I:用砂纸打磨镁条后(目的是_),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溶液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试管中的溶液与镁条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确定该气体为氢气,则该气体的燃烧产物为_。 实验:取实验 I 中少量的浑浊液体,过滤,洗涤干净沉淀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于是推测猜想_不成立,则猜想_可能成立。 实验:取实验中的滤液,

10、向其中加入少量的 CaCl 2 稀溶液,发现溶液中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推测得出滤液中含有_。(填化学式) 【得出结论】 该化学实验小组通过请教老师,得知该反应的产物为:MgCO 3 Mg(OH) 2 3H 2 O、Na 2 CO 3 、H 2 和 CO 2 。 【分析交流】 该同学发现市场上某种即热饭盒用混有少量铁粉的镁粉与水反应提供热量。于是取了部分该固体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且反应结束后有固体剩余。根据提示可知,剩余固体中一定有_。 7已知 CO 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CO 2 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 3 +H 2 O+CO 2 =Ca(HCO

11、 3 ) 2 ,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 CO 2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提出问题】CO 2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NaHCO 3 +NaOHNa 2 CO 3 +H 2 O 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 2 CO 3 +HCl=NaCl+NaHCO 3 第二步反应: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提出猜想】猜想 1:溶质为 Na 2 CO 3 。 猜想 2:溶质为 Na 2 CO 3 和 NaOH。 猜想 3:溶质为 NaHCO 3 和 Na 2 CO 3 。 猜想 4:溶质为_。(填化学式,

12、以下同) 【实验方案】甲组同学为确定 CO 2 与 NaOH 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Cl 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Cl 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 (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CaCl 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 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象确定溶质成分 B_ C_ D_ 8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 5mL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硫酸铜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 16 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 79 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在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 实验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铜酸钠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