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50165667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关于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简介 杜牧(803一852),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近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