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上传人:教****家 文档编号:150165508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优秀名师获奖教案及反思18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4、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教学难点: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2、了解夜宿山寺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3、有感情的朗读敕勒川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

2、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三、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

3、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4、站在楼上,李白感受到什么了? 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高百尺”是什么意思? 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所以是“危楼”。 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分组读、自由读。 个别读,再评。 6、这时候,李白想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遍朗读。7、李白还想到什么? ( “不

4、敢高声语” )为什么呢?( “恐惊天上人” )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高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教师指导小声读,个别读,齐读。 四、表演诵读古诗。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2、表演这首古诗。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巡堂参与。 五、背诵古诗。1、 填诗背诵夜宿山寺( )( )高百尺,手可( )( )( )。( )( )高声语,( )( )天上人。2、指名背诵六、指导书写生字:辰 寺 诗 尺1、笔顺跟随,看清笔顺、间架结构。2

5、、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寸”的“竖钩”在竖中线的右边。“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3、描红(注意起笔、收笔、占格位置。)4、教师范写。5、独立写一个。6、展示、评议。第二课时敕勒歌一、歌曲导入: 1、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2、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

6、习敕勒歌。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

7、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

8、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

9、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教学反思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

10、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 动静结合。 诗中写平川、 大山、 天空、 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 末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 ,草在“低” ,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教学反思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 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 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 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

11、,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 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这一环节中, 我觉得自己有点 操之过急了,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 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 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 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但是显然, 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 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 也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因为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篇章需要学生去背诵,如何有效地激 发孩子的背诵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前阵子看高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提到,可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小组竞赛背,开火车背,快背,慢背等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 这个给我一定的启示, 让我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