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122688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大海中永生课堂实录与评析一、情境导入师: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评:凝重的神态,哀婉的语调,旨在重现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的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一个让人心碎的时刻。二、精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二段:(1)师: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24自然段。评:轻轻打开课本。

2、老师语气是轻轻的、缓缓的,让学生课本打开是轻轻的,学生喃喃自语,情真意切。师生对同志的怀念象潮水在涌动,课堂气氛的渲染,哀思绵绵。(2)师:这三节讲了什么?生:讲了爷爷的骨灰撒入大海。(师板书:撒向大海)(3)师:鲜花伴着爷爷的骨灰撒向大海,在骨灰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评:读中悟,悟中读,情由境生。师:呜咽是什么意思?生:呜咽就是低声哭泣。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生:因为邓爷爷离开我们了。生:因为大海也舍不得邓爷爷离去。师:痛悼是什么意思?生:沉痛悼念。师:人们痛悼伟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

3、的情景。(生闭上眼睛想象。)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师: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痛又不舍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师: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呀,男生一齐读。(语文课堂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大海中永生)本文转载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女生一齐读。(4)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默读第三自然段。奔腾不息的浪花可能会将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师:(打出4个排比句)谁来读一读?师: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

4、伟绩吧!(多媒体介绍邓的事迹)评:随着幽婉而略带忧戚的小提琴乐曲,一幅幅折射现实,反映同志丰功伟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震撼。短短几分钟多媒体展示,他那大海一样的性格,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业绩,留给学生的不是表层面的印象,而是深深的烙印。这位世纪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定格在了学生的心田,同志的伟绩、风范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思如泉涌了。师:看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再来读这一部分,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读。师:谁来读一读?(一生读)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你读得越来越响亮,你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师:

5、谁再来读一读?(一生读)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宝岛台湾、三大洋的时候,台湾同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生:祖国人民会说,邓爷爷,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生:香港、澳门会说,邓爷爷,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才顺利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结束了我们百年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感谢您!转载生:台湾同胞会说,您提出

6、 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下,祖国一定能够统一。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会说,邓,你真了不起,你让中国富强了起来,你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如果我们国家也碰到类似问题,我们也可以借鉴你的方法。师:爷爷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齐来读一读。评:是啊,邓光彩照人的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联,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他漫长的征程,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同时昭示着一个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师:你记住了吗?谁来试试?(5)师:从那永不

7、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示第六自然段)一齐读。师:邓爷爷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的理由。师:你想怎么读?生:我想大声朗读,每一个字都很用力。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样才能表现出邓爷爷的影响大。师:其他同学想怎么读?生:我想,读的时候声音应该由小到大。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这样能说明邓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6)师: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谁愿意把2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让我们大家在他的朗读中永远铭记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评

8、:邓的高大形象已栩栩如生的浮现在学生的眼前。2、学习第三段(1)师: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再次出示第六自然段)谁来读?师: 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了邓爷爷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谁再来读一读?师: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还有谁想读?师: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一齐读。转载评:感人泪下的诵词,用真情、真心作了表述,学生的心灵、思绪再一

9、次受到震撼。(2)师: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你还能说吗?(出示:邓爷爷与_同在。)生: 邓爷爷与青山同在。师:邓爷爷就象大山一样伟岸。生:邓爷爷与日月同在。师: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生:邓爷爷与星辰同在。师: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人们对爷爷的思念。生:邓爷爷与长江同在。师:长江滚滚东流去,承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生:邓爷爷与白云同在。师:云是没有国界的,全世界人民都会怀念他老人家。生:邓爷爷与黄河同在。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祖国母亲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师: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生:在大海中永生!师(板书:在大海中永

10、生):一齐读第七自然段。评: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教者将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而不是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三、拓展延伸师: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九泉之下的邓爷爷说呢?生:邓爷爷,虽然你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你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十分想念您!我们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好好学习,将来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师: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辜负邓爷爷的期望!生:邓爷爷,香港、澳门已如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改革开放更使祖国经济不断壮大,神州五号的

11、升天更使我们扬眉吐气。现在,全国人民正沿着您规划的蓝图飞速向前。我们也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象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师:听了你的话,邓爷爷一定会感到欣慰的。生:邓爷爷,我想对您说,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后认真复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师: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都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邓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评: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伟业后继有人,大有希望。四、积累内化1、师:打开书,一齐读一读课后练习上第三题的词:崭新 爱戴 呜咽 痛悼 奔腾不息海疆 超越 波翻浪涌2、师:你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这些词说几句话吗

12、?别忙着举手,再读读课文,你会说得更好。3、师:谁来说一说?转载生: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专机载着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的骨灰,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鲜花伴着骨灰撒向大海,大海呜咽,痛悼伟人的离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送往澳门、香港、宝岛台湾,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啊,邓爷爷在波翻浪涌的大海中永生。五、布置作业师:1、课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邓爷爷的故事,准备开一个读书会。评:课虽终,但意未尽,情未了。相信学生的读书会开得一定同样精彩。总评: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这节课,通过不断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对话中沉思,在想象中升华。在积累运用中丰富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拓展了思维。课堂教学中,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千层浪。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师生在课前充分准备,执教者处理好了课堂的有限性与知识的广泛性这一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走近邓,理解邓,钦佩邓。在这短短40分钟内,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课终而思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