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122662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塔轮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

2、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7、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10、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三、布置作业。复述实验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