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104317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5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押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123 地方的辅导 高考押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而同 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如此下去,为 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 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其后国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 无疑极大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 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 代,丙代又赡养乙代” 这种 “ 下一代对上一代都

2、要反馈的模式” 。 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一念一色、 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一一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 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 中。 其温情有三。一曰,强调情感反哺。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然而此时父 母皆已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 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因此,孝道要求既要尽量保证衣食无缺, 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年老体衰之身心更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国法遂 依此意将杀、殴

3、、骂、告父母、供养有阙等行为列为打击对象。二曰,顾及人伦纽带。孝慈亲情乃天性秉 赋,与生俱来。韩非子 八经明确地说:“ 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 为了顾及这种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 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三曰,注重精神传递。父母过世之后,对 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 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国家法律于是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 休妻制度加以确认。 然而孝终究为人类朴素情感,应出自血缘亲情之自然流露。如纯以伦理观念加以宣扬倡导,或不至于 出离孝道本旨。然而其后孝道法

4、文化日渐强化,以法律强制手段要求人人皆要按照特定礼制履行孝道,实 践过程中则难免有矫枉过正或流于形式之嫌。 其流弊亦有三。一曰,诱发人性虚伪矫饰。孝与不孝皆源自内心情感,法律无法拘束人心,只能对外 在形式强求一律。如此就难免出现虽有其情而不愿为烦文缛礼束缚以致违法犯罪的情形,或出现徒有其表 而内心虚伪的现象。如汉末就有“ 察孝廉,父别居” 之讽谣。二曰,漠视个体价值。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无微 不至的尊崇与顺从,本为矫正人性向下之弊。然而以法律相强制,久之则必然导致父权过度膨胀,相对而 言子女自身正当之权利则极度萎缩。例如,其婚姻自主权要交由父母,遵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生命 健康权亦不

5、得对抗父母之教令权,乃至于以身代刑这种愚孝行为都得到了法律认可与社会褒奖。个体价值 遭到法律之极大漠视。三曰,造成屈服之国民性格。孝道法文化过度强调子女恭顺、父祖权威,代代沿袭 中,国民遂生出一种屈服、顺从之性格。少年老成、谨慎持重、禁锢保守、全无创造思维竟成为社会舆论 推崇褒扬之优良德行。此实为对健全国民性格之压抑与扭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 123 地方的辅导 A人类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趋势,父母愿为子女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这种情感,奠定了中国孝道 文化的基础。 B在中国,下代对上代的反馈、反哺的尽孝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大力提倡并以法律维护、 成

6、全孝道的结果。 C中国的孝道的要求包括物质、精神、宗教三个方面,不仅要有物质的供养,还要有对父母发自内心 的敬爱,言行亦须毕恭毕敬。 D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不仅要求人人履行孝道,还用法律手段强制人们遵从特定礼制,实践过程中 难免生出弊端。 【答案】 A 【解析】根据原文,“人类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趋势”属于“人性弱点”,应当矫正,它不是“中国 孝道文化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父母者始终付出多于回报,幼年子女则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中国先哲提倡孝道,正是期望借 此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矫正。 B重视道德上的宣传教化,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因此

7、,中国人一直生 活在父慈子孝的脉脉温情中。 C国法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不合孝道的行为列为打击对象,是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无视 对反哺父母的要求,恩将仇报。 D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要尊崇、顺从父母;矫枉过正,导致父权的过度膨胀和子女诸多正当权利的萎 缩,法律也抹上了漠视个体价值的色彩。 【答案】 B 【解析】 B 项“中国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脉脉温情中”的说法与原文不符。从原文可知, 古代也出 现过“杀、殴、骂、告父母、供养有阙”等严重违反孝道的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本是出自血缘亲情的人类朴素情感的自然流露。行孝道是反哺报恩之举,它使年老力衰的父母

8、衣 食无缺,还能获得精神慰藉。 B父母过世,子女一要尽心服丧,二要传递香火。因为丧期违礼固然违反国家法制;若无后代,也会 致使尊亲绝祀,孝道精神无法传递。 C孝道法文化强调长辈权威、子女恭顺, 将屈服顺从、 少年老成、 禁锢保守等视为优良德行大加褒扬, 造成对健全国民性格的压抑与扭曲。 D中国孝道法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利弊并存,得失难分;如能推陈出新,对今 天建设和谐社会必有裨益。 【答案】 D 【解析】 D 项“得失难分”错误,文中已清晰地指明了孝道法文化的三种“温情”和三种“流弊”。 精品文档 123 地方的辅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石上书 在历史长河里,

9、 文字出现得非常晚,书法是随后的创造,出现得更晚。 它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 是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中国人擅长书法创作,尤其是在石头上的书法 取其亘古不变的材料 气质,达到可以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 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有所区别。中国人也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 了许多不同的石上书法的样式。但秉承以往的文明理念,其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 位相匹配。随着青铜文明很

10、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 式。在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没有再次间断的“ 石文 ” 时代。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 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 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碑遍及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 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 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 碑被披上正统的外

11、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 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 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那些伟大艺术家们认真地选择了石头,并 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通常个人无法收藏巨大体量的石头上的书法。因此,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作为石上书法的衍生品, 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每一个拓片都可以被当作充满历史信息的艺术品,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 和纸张的便携,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传播了书法、艺术与审

12、美,推进了历史研究,也 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很长的时间里,对于更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中国人倾向于在石头上保存字迹,它们变得理想而崇高。 而在纸张上的字迹,则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这种区别, 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学和馆阁体中达到极致。 有感于此,少部分书法家随后创制的碑体书法,虽仍然是书写在纸张上,却横空出世,山一般地矗立在众 人面前,成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它们不仅讲究历史积淀,并且气势撼人,一扫书法发展太久后的萎靡不 振,在精神上给予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 “ 石文 ” 兴起的初期, 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 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

13、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 天大厦。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 123 地方的辅导 A 书法是考虑文字内容与载体关系,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书写方法。中国石头上的书法以其端正严肃、 亘古不变等材料气质,很早就被赋予了代表仪式与权力的功能。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石头与书法的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其中体量最大的是摩崖, 石上书法另有碑刻、印章、拓片等多种形式。 C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体开张、 舒展, 气势恢宏、 博大。 D碑刻作为一种石上的书法,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它被披上正

14、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 的、有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答案】 B 【解析】 B 项范围不清。“拓片”不属于石上的书法。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明清时期,篆刻家选取软质的石头,实现一般硬石上难以呈现的笔触乐趣,将文字反刻其上,让 书法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从而得以在印章上寄情忘怀。 B在金石学发达的年代,因为人们不便收藏体量巨大的石头上的书法,拓片成为流行的方式,传播书 法的同时,也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产生。 C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馆阁体虽然使纸上的书法美到极致,但不免给人以书法发展太久后 的萎靡不振的感觉。 D自纸张发明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

15、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构建中国 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答案】 C 【解析】原文是“这种区别,在清代书法主流崇尚的帖字和馆阁体中达到极致”,并非美到极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摩崖多在断崖峭壁之上,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 因此,不如明清时的篆刻更具有强烈的书法意味。 B为某人立碑,强调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为某事立碑,则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做权威判断。因此, 碑刻不仅是书法作品,也应是后代历史学家的重要史料。 C拓片尽量地保留了石头与书法交织的细节,充满历史信息,综合了石头的质感、书写的韵味和纸张 的便携,所以

16、说是石头、书法和纸张的完美结合。 D碑体书法被称为纸张上的摩崖碑刻,气势撼人,在精神上给予世人自由驰骋的开放意识。可见,石 上的书法对纸上的书法产生过良性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原文第六段“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唯一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 头上的舞蹈”。由此可见,A 说反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 精品文档 123 地方的辅导 行为因素的介入,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达到对美的体验。人类最初对美的体验是跟生产 劳动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但绝不能把人的美感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实用感混为一体,后者只是 美感的起源;这样,美的体验固然包括日常生活的一般性体验,但它具有更为深刻和独特的内涵。 美是客观的,它不以欣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对美的感受正是来自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这种对 美的感受的全部活动的综合体就是审美体验。审美体验对认识美、创造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体验 与别的一般性的体验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