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097934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6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 2-5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 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 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 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

2、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 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 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 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 0.01。 4、以 1 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 用小数表示是 0.1 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 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

3、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 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 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 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 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

4、理解。 五、作业: 第 5 页 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分 分 分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 6-7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 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

5、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 “米” 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 或 100 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当学生知道了 6 分米=6/10米=0.6 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 是 1 米 6 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 6 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 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 1 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 中交流,这样

6、改写的原因。 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 厘米 5 毫米,再写成以厘米 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 7 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第 8-9 页)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 9.87 和 9.90 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

7、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 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 但不能得 10 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 和 10 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 1 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 和 10.1 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 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 4 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 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

8、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 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第 9 页2、3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教学挂图练一练中的题目 比大小的方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第 10-11 页)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 10 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 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 题的两

9、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 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 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 元表示 2 角,0.20元表示 2 角 0 分,显 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2 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 的理解。 三、练一练: 第 1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2 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 3 题:方格里只填一个

10、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 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题 1、2 的方格图练一练中的题目 小数的性质: 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 12-13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 1 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 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 2 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 3 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

11、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 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 4 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 进行比较。 第 5 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 6 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 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 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 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第 14-15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

12、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 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 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 “专 业的分” “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 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

13、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 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 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 1 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 去掉。 第 2 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 2 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 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 3 题:让学生

14、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 4 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 题 1:小数加法竖式题 2:小数减法竖式 第课时: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第 16-17 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

15、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第 1 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 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 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 2 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 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一练 第 3 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 比谁大。 第 4 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 把它算出来。 第 5 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

16、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题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 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 18-19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 1 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 4 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 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 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第 6 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第 7 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 臂长。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第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进乡村(第 20-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