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5我看(1)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50097903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5我看(1)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5我看(1)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5我看(1)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5我看(1)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5我看(1)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我看 教学目标 课题我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 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诵读诗歌,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理解诗歌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分析诗歌的意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 语言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生命的渴望与讴歌,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穆旦( 19181977) ,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 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

2、作有诗集旗穆旦诗集( 1939 1945) ,译作普希金 抒情诗集唐璜等。 写作 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 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来到西南联大之后创作的第 一首诗,写于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 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读准 字音 丰润 (r n) 红晕 (y n)揉 过( r u)翅翼 (y) 忧戚 (q)枉 然( w n)勃 发( b)谐 奏( xi ) 飘逸 (y)挽 (w n)摇曳 ( y)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 忧戚:忧伤。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摇荡,晃动。 教学过程 新 课 导 入 (

3、师提问)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关联。他是谁呢?(生抢答)对, 就是穆旦。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他们是叔伯关系。今天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 新 课 展 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结合诗句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我看”一题告知了诗歌的写作视角“我看”,和诗歌主人“我” 。而且这一题目能够给读 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看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等等。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4、 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品味亮点词语】 1. 理解下面这句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 丰润的青草”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揉过“青草”,如同春风轻柔地抚摸着青草,给人以温暖 柔和之感。 2. 理解下面诗句中感叹词“哦”的表达作用。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感叹词“哦”主要展现的是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感悟精彩句子】 1. 举例说明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 了一片绿潮”(“我看”“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这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 具有浪漫

5、主义色彩。 )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 晕”(“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流云慢慢地红晕”,这是一种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 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 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 佛沉醉了一般。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3. 理解下面这句诗抒发的情感。 “去吧,去吧

6、,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 4. 理解下面这句诗抒发的情感。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人与自然的融合,自然风景超越了实体存在,而成为一种历史记忆和生命意识的动态媒介。 【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通过写自己的所看、所思,展现了大自然和谐而美好的图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生命 与和谐的赞美。 写 作 方 法 运 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 语言陌生化。 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例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 ,好 像人的轻轻揉动使青草“丰润”

7、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再如,“像季节燃起 花朵又把它吹熄” ,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看似不合事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 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2. 反复渲染,意境优美。 诗歌第一、二节是平行结构,反复渲染和谐的气氛,婉转柔和的语气与诗人看到的景色是 一致的。揉过青草的春风、荡起绿潮的远水、平展着翅翼的飞鸟、慢慢红晕的流云等意象交织 在一起,意境优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与和谐。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选择传统的意象,如荷花、春风、白云等,写一首小诗,以表 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 学 板 书 课后反思 这首诗意境优美,体验独特。介于此,教师在教读此诗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 然后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诗句所展现的美好画面。这样 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并通过板书的流线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进一 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