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50091344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联系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 提出的“中国梦”,以其宏阔和深远衔接了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理想与行动,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也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生动的内容。 提起“中国梦”,会立即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对国家民族 _回顾和省思,这是因为其中深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元素。 一个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地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拥有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领先的技术、和谐的社会和强大的国防,并因此而拥有了早熟的文化与制度,以及强大的帝国。在历史长河里,她曾经保持了长时期的繁荣和先进。 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创造了辉煌,也历经了苦难。由于其

2、超稳定的 _和权力体系,也由于文化与制度早熟性中的负面因子,使“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在近代历史上遭受了长达百年的屈辱。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封建大国梦破灭之日,也是救亡图存主题兴起之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流血牺牲,怀着强国梦,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反思。先而器物,再而制度,最后深入到文化层面,对照西方、学习苏俄,做出各种探索,经历了多次失败,前仆后继,矢志不渝,书写了一部悲哉壮哉、可歌可泣的百年奋斗史诗。 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在一个伟大的政党的领导下,终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在百年抗争史中,学习和试验了

3、各种模式,立宪、共和,却都走向了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先进分子,接受了 _这一最先进的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图存图强之路。从赢得民族独立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共产党人以其所选择的先进的理论、制度和道路,开启了又一个已经接近百年,而且还将更加长远的历史进程,这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就是“中国梦”。 历史带给今人的教益,源于对它进行理性认识。中国的图强历史、复兴之路,也是民族先进分子寻找真理之路、爱国奋进之路、青春励志之路。正如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寄语:“中国梦是 _、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 _”“中国梦

4、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是 _启迪,也是时代的召唤。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年树立一种自觉,感悟历史、鉴古知今,掌握 _唯物史观,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如果说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尚具相当的理想和理性的成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整合就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虽然二者在“价值理性”上是共同的,但在“工具理性”上却面临着由时代特征所带来的不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统一的方法来认识二者的关系。 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成长于思想文化多元背景之下,价值多元趋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正如今年“五四”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时所论述:“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

5、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 _就无法前进。”所以,价值观整合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实,“中国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十分有益的方法论意义,这源于它的现实魅力和逻辑力量。 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民族复兴”。指出,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 _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这是中华民族所有子孙都认同的。同时,又为其指出了基本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发表讲话时谈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一句朴素的话再次诠释了党的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这

6、也正是“中国梦”所表达的现实内涵和魅力:祖国统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稳定、国防强大、软实力提升、人民幸福等。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 _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种必然性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现实的震撼力量与理论的逻辑力量在此交汇。与此同时,中国梦又以其强大的方法论意义给我们以启迪,其构建的目标、内涵、途径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带来了价值构建的明确方向和空间。引导青年大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对“中国梦”的广泛认同,走向“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样既保持了与使命感教育“价值理性”的统一,又突出了“工具理性”的特色;既明确体现学校施教的责任,又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文化观

7、的核心问题,是对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继承及时代性(创新)的价值判断。青年大学生要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任何一次民族复兴,从本质上讲都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因此,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检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开辟新境界的过程。这一点,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进程都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特性。以中国近代以来为例,救亡图存的主题提出后,思想界很快便反思到文化层面,而且寻找文化复兴之路径也始终是伴随强国之路的探索而展开的。从新文化运动起,其后每当社会变革之时,总要伴随着文化问题的讨论。历史也反复证明,以 _为指导,立足于

8、中国现实,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才是科学、进步的文化观。 确立 _文化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站在时代和民族复兴两个高度,明确提出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作为文化创新的路向,这就是今天的 _文化观。他还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根本指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以“中国梦”为生动素材,对青年学生进行 _文化观教育。这也是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承过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她所具有的优秀传统精神和文化品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包容万物”的包容精神,“义以为上、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和“知行合一,行重知轻”的知行观,势必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根源。帮助青年学生吸取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无疑将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条件。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