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艺术设计概论的原理,2,1.1 艺术设计的概念 1.1.1 艺术设计的含义 1.1.2 艺术设计的本质 1.2 艺术设计学科的确立 1.2.1 艺术设计学科的方向 1.2.2 设计学科的理论研究 1.2.3 艺术设计的学科框架 1.3 艺术设计与形态 1.3.1 现实形态 1.3.2 仿生形态 1.3.3 抽象形态,目录,3,第1章 艺术设计的原理,本章导读 图1-1至图1-4所示均为现代设计中的丰硕成果4,5,6,7,1.1 艺术设计的概念,一是实用性,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二是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早在200多年前的大英百科全书第一纲中,设计即充当“实用美术”的角色与“纯美术”分庭抗礼21世纪以来,艺术的形式、科学的内核、技术的含量,充实了艺术设计的内涵,使其成为创造物质与精神产品的一门学科8,1.1.1 艺术设计的含义,艺术设计,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劳动过程的第一步,它是人类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把创造新事物的活动推向思维与艺术、科学技术和经济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 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或形成图样。
艺术设计就是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在把规划、计划、设想、方案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9,1.1.2 艺术设计的本质,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一是,“人工性”的发生 如图1-5所示,从石块加工成石材这一过程看,人工性则作为设计的本质之一;从设计的发生过程看,则构成了设计历史的起点 二是,手工设计的发生 图1-6所示为手工制作的陶器,加工过的石块变成石材,手工制作的陶器用具,10,1.1.2 艺术设计的本质,三是,设计形态的发生 陶器有了一定的形状(见图1-7和图1-8),并且具有使用的特点,这样就应有一个标准,这就是手工制品的设计形态 四是,设计审美的发生 如图1-9和图1-10所示,无论是彩陶文化、青铜文化还是建筑文化,都被赋予了一种天地、社稷、权力的意义,11,1.1.2 艺术设计的本质,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有多种类型:一是设计与生产是互相适应的统一行为;二是设计适用于生产;三是设计独立于生产,但对生产影响不大;四是设计独立于生产,并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致生产服从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设计对于技术设计是第二性的,不过在实践中,艺术设计的构思往往是在技术设计之前形成的如图1-11和图1-12所示。
12,艺术设计与纯绘画相比,同属艺术的大部类 两者的区别: 纯美术,它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画家把造型、色彩表达出来了,也就成为作品 设计有了造型、色彩设计,乃至精湛的画面还不够,还要将其描绘成图纸,并根据图纸进行加工投产,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最后成为设计品可以说,设计是由集体完成的作品,设计者是第一位创作者,设计的图纸不是最后的成品,而是设计品的蓝图这个特征就是艺术设计形式的体现而作为设计形式,在它利用技术、形成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转化为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等环节中,体现了它不用于纯艺术的多方面特征13,1.2 艺术设计学科的确立,设计学是关于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在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终极目标的要求下,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功能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和经济学等进行理论研究;就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和伦理学等进行研究14,1.2.1 艺术设计学科的方向,科技的发展在为设计提供新的工具、技术、材料的同时,也引起了设计思维的变革,从而引发了新的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学的产生。
在我国,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仅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专业目录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艺术设计学”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专业目录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设计艺术学” 从美学范畴研究设计的美学理论,即技术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莫里斯运动 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18971987年)指出,技术美学“是一门很有前途、大有可为的实用美学”15,1.2.2 设计学科的理论研究,1设计科学理论研究概况 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都是从19世纪开始出现的,而且一般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 (1) 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1866年维多利亚女皇授名为皇家美术学院)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 (2) 围绕对工业革命反响的设计理论研究 (3) 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围绕着以建筑为中心的理论研究 (4) 当代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16,1.2.2 设计学科的理论研究,2艺术设计方法与方法论 1962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世界设计方法会议,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法流派 一是计算辅助设计方法流派 二是由美国奥斯本(Alex. F. Osborn)发明的智力激励法 三是主流设计流派(Manstream) 在日本学者高桥诚编著的创造技法手册中,将100种创造技法分为: 扩散发现技法、综合集中技法和创造意识培养技法三大类型,进行了目的、对象及适用阶段等项内容的分析。
总结归纳这诸多方法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综合原理、扩大原理、改变原理、倒转原理、重组原理等基本原理17,1.2.3 艺术设计的学科框架,艺术设计作为融艺术、科学技术和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其边缘学科的特征 一方面体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的交叉方式中; 另一方面,作为其学科自身不断充实与完善的结果,也同时造就了更加丰富的分支学科领域,分支学科之间的纵横交叉、互相渗透,增强了设计学的丰富内涵 从宏观的角度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学科隶属的美术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共同作用于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进入工业社会,各学科所衍生发展出来的分支学科,更加丰富了设计的研究内容,市场学、传播学、企业管理学、技术美学、艺术哲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乃至于色彩学、构成与伦理学等18,1.3 艺术设计与形态,艺术设计要求的形态是指能够引导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艺术设计中使用的形态属于形式的范畴,作为传递信息的视觉语言,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分解组合成平面化、秩序化、单纯化的设计图形,这些视觉语言是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形是物的外在,在视觉中,物体的外貌、姿态、结构都是形,形态则包括物体的外形和结构,它是设计的重要视觉要素,具有“视觉量”的内涵色彩、位置、方向、体积等的尺度。
19,1.3.1 现实形态,1自然形态,21,2人工形态,23,1.3.2 仿生形态,仿生形态是一种生物模拟的方法,从生物现象及其过程中,抽取出适用于艺术设计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用来改善和创新人工制品的技术功能和艺术形象,成为发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归纳仿生设计的表现与应用,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 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表面肌理仿生;信息传递仿生1.3.2 仿生形态,24,1.3.2 仿生形态,25,1.3.2 仿生形态,26,27,1.3.2 仿生形态,28,1.3.3 抽象形态,1幻觉抽象形态 幻觉抽象形态,包括现实形态之外的所有形态在有关对形态的认识中,除现实形态外,幻觉形态占极大比例,主要以非自然形、怪诞形、抽象形为主1.3.3 抽象形态,29,30,1.3.3 抽象形态,2可理解抽象形态 可理解抽象形态的范围可以规定在艺术设计所运用的形体与人们经验的世界,能寻找出相对可解释性的比照物进行比较,并很容易辨识形的定义和内容31,案例分析,.电器广告创意 在日本SONY公司的电器广告中常常采用以字母形式做标记,进行形象化的宣传,强化电子产品的视觉印象,可纳入可理解抽象形态的范围 .形象创意设计 在商品的广告以及标识设计中,运用水果的特征,适当加以帽子,或者点缀以果叶、果须等元素,引申出人的须发、鼻子等五官特点、使人们通过这种可理解形态的联想,产生幽默、风趣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产品的诉求魅力。
33,1.3.3 抽象形态,3几何抽象形态 几何抽象形态是依据数学、几何逻辑的直观原理创造的形,具有严密的作图规范案例分析,蛋壳的几何抽象:取一鸡蛋,抽空蛋壳内的蛋清与蛋黄液体,切除其椭圆形蛋壳上部约四分之一,加塑料盖,以布条捆扎,制作一枚长柄勺,完成一件极具意趣的几何抽象形态的盛器 不规则的几何抽象 以三块泡沫塑料盒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四个不规则的盛水器,并将三个泡沫桶喷涂油漆或颜料,安上插口加上接线,设计制作成精美的电热水器1.3.3 抽象形态,35,36,4有机抽象形态 有机抽象形态,是介于自然形和几何抽象形之间的一种抽象形态1.3.3 抽象形态,37,1.3.3 抽象形态,5自由抽象形态 自由抽象形态,是一种形式多变的抽象形式,不受 几何抽象形态和有机抽象形态的限制,可以随意变换内容自由抽象形态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可控制性自由抽象形,二是偶然性自由抽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