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150032088 上传时间:2020-11-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必修一魏晋至隋唐政治经济文化(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标: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和繁荣:魏晋至隋唐,【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魏晋南北朝(220589 ,即公元3世纪6世纪),北周,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 汉,隋 朝,东魏,北齐,南朝,北朝,西魏,第二阶段:隋朝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王世充废隋哀

2、帝,隋朝灭亡。,政治文明,一 君主专制的演进:逐步形成三省体制,秦: 三 公 九 卿 制 度,西汉: 内外朝 制 度,尚书省:三国时曹操移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中书省: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门下省: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待的权力逐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 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目的:加强皇权,手段:分割相权,深化理解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等级进行授官,家世 才能 品德,定品级,上上(一品) 上中

3、(二品) 上下(三品) 中上(四品) 中中(五品) 中下(六品) 下上(七品) 下中(八品) 下下(九品),影响,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地方和中央任官。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拓展:门阀士族,1、概念: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2、寒门(庶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知识链接,士族,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

4、职 经济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 庄园经济 文化崇尚清谈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翼,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东晋皇帝司马睿,琅玡王氏的王敦与其弟王导,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士族门阀政治,季汉之乱,民疾已甚,喘息未定,继以五胡。百年之中,九宇鼎沸,有史以来,人类惨遇未有过于彼时者也。 梁启超,梁启超,魏晋波谷生乱象,中央集权式微:分裂割据、政权更迭,专制皇权衰落:皇权零落,门阀兴起,少数民族入主: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5、乱象,生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两汉以前: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隋唐:南北趋于平衡;中唐之后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重心完全南移。时谚称“苏湖熟,天下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演变历程,演变趋势,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血缘,军功,品德,门第,才学,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态度:肯定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扬文化的民族性;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创新中国文化。(4分) 评价:焕发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6、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6 分),称呼词语的变化:对西方的称谓由“夷”逐渐变为“洋”,天朝”称谓逐渐被“中国”取代,“中国”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2分); 称呼词语的变化原因:近代中国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在与外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认识逐渐加深。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3分) 称呼词语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政府逐渐抛弃传统的的天朝上国意识,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由傲慢自大轻视西方到正视学习西方。(3分)。 意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外交的近代化,有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